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无理由退货导航 为消费者指引消费方向
8个院士名额给民企 院士评选制度性破壁
“儿童网红”批量生产? 别让逐利流量灼伤纯真童年
要求盲人睁眼刷脸,服务岂可陷技术盲区
救护车拉警报旅游 是对善良的背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要求盲人睁眼刷脸,服务岂可陷技术盲区
管先生身份证照片同样双眼紧闭 央广网 图

热点 话题

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不能反过来束缚人。灵活变通的做法才是科技向善、以人为本最生动的诠释

近日,扬州一位80岁的盲人管先生,在办理手机卡时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据央广网报道,这位老人的眼部存在肉眼可辨的残疾,无法做到睁眼刷脸。然而,营业厅却以“相关规定”为由,要求其刷脸验证身份。无奈之下,只能以亲属的名义开通手机卡。

对此,管先生和其女婿都提出了质疑:明明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到了现场,工作人员肉眼也能确认“人证相符”,为何非要依赖软件识别不可呢?

办手机卡为何非要刷脸?按相关工作人员的说法,人脸识别是必要程序,旨在防止新开手机卡被他人盗用。但如果特殊情况刷不了脸呢?难道刷脸技术出现之前,办手机卡就不能验证身份吗?强词夺理,亦是强人所难,缺乏对人基本的尊重,暴露出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的“失明”。

如今,很多残疾人、老年人受困于人脸识别技术。此前有媒体报道,94岁高龄老人被家人抱到银行刷脸;一盲人为在微信上申请医保码,眼皮贴纸刷脸上百次。这些场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任何时候,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不能反过来束缚人。越是发展先进,越要服务细致到位,让人人都能享受到技术便利,而非削足适履,被门槛限制、被技术裹挟,给生活增加不便。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规定“非必要不得将刷脸作为唯一验证方式”。还针对残疾人和老年人增加相关规定,即“处理残疾人、老年人人脸信息时,必须遵循最小必要原则”。

当务之急,应尽快排查和扫清让盲人“睁眼刷脸”的乱象。同时,各相关单位应加大宣传、监督实施,让“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最大限度释放制度善意。让非必要不刷脸成为原则和共识,需要技术创新、制度完善、人文关怀的三维重构。

技术利用,意义在于善意;刻度,在于温度。报道提到,另一家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办理手机卡需要当事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如是残疾人可持本人残疾证,只需拍照片留档,无需人脸识别。这样灵活变通的做法,才是科技向善、以人为本最生动的诠释。

服务岂可置于技术盲区。别让特殊群体受到“特殊自证”的二次伤害。 评论员 韩静

欢迎赐稿:评读热点新闻事件,发出你的观点和声音,请发稿至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98153 2025-05-15 00:00:00 四 要求盲人睁眼刷脸,服务岂可陷技术盲区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