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期,两起因盲目使用民间偏方或自行用药导致中毒的案例引发关注:上海一男子因过量服用山豆根中毒送医,杭州孕妇误食“坟头草”险致母子双亡。如何科学看待民间偏方?自行用药需注意哪些问题?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医科医生。 尝试偏方给自己治病险酿惨剧 据澎湃新闻5月7日报道,上海42岁的杨先生因呼吸道感染伴咽喉肿痛,白天自行到药店配了一包山豆根中药,回家煎服约15克山豆根后,杨先生先是出现胃部不适,随后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逐渐加重,几小时后症状非但没有缓解,还出现了心慌、胸闷、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家人发现其不对劲,随即拨打了120,将其送往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进行急救。 据了解,山豆根中含有多种生物碱,如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这些生物碱是山豆根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但同时这也是导致药物中毒的关键物质。 近期,浙江杭州一名怀孕34周的孕妇小丽(化名)因皮肤瘙痒、红疹问题,听信亲戚“热毒需祛”的偏方,自行采摘俗称“坟头草”的独脚金煮水饮用。但该草药实际含有毒性成分,导致小丽出现严重肝损伤(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胎儿也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早产。经医院抢救,母子脱离生命危险,但小丽需接受后续人工肝治疗。 网上充斥着“包治百病”的偏方 记者从网上搜索发现,100个民间偏方、108种疑难杂症民间偏方、失传已久的民间偏方……关于偏方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很多偏方都是“包治百病”。 调侃偏方的话题也不少。 “有个亲戚得了带状疱疹,听说用蚂蟥吸血能治,结果蚂蟥吸得太狠,亲戚失血过多送医院了,土郎中因为非法行医被抓了。” “我妈听说吃生鸡蛋能治咳嗽,逼我每天早上空腹喝一个,结果咳嗽没好,倒是得了沙门氏菌感染,住院一周花了5000多元。现在我妈改信科学了,天天给我发养生文章。” “朋友说她妈信了个偏方,用大蒜塞耳朵治耳鸣,结果耳朵发炎去医院,医生问她怎么搞的,她说这是祖传秘方,医生听完笑了,说祖传秘方不靠谱,还是听医生的吧。果然偏方不能乱试,听医生的才是正道……” 关于偏方,听听医生怎么说 网上流传的偏方千奇百怪,是否可信?如何鉴定偏方真伪?自行开方、抓药、施针是否可取……带着诸多问题,记者咨询了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综合科主治医师李坤。 ●偏方不能轻信 李坤表示,许多偏方的来源模糊不清,有的是口口相传出现偏差,有的仅凭个别案例就被无限夸大。例如,有人听说 “用醋泡鸡蛋能降血压”,便每天大量饮用,结果血压没降,反而因为醋酸腐蚀,导致胃溃疡;还有用蟾蜍皮敷伤口治疗皮肤病,却因蟾蜍皮含剧毒,引发中毒休克的悲剧。 这些案例都说明,偏方缺乏对个体差异、剂量把控和药物毒性的科学考量,盲目使用极易引发严重后果。 李坤提醒,偏方不是 “万能药”,健康容不得半点侥幸。掌握科学的中医知识,摒弃盲目尝试偏方的侥幸心理,切勿病急乱投医,切莫让“自救”成“自害”,及时咨询正规医院中医师,切勿轻信网上没有科学依据的“土方子”。 ●自行开方抓药施针隐患重重 李坤介绍,在生活中,有些人仗着略懂中医知识,或在网上搜索药方,就自行开方抓药、施针艾灸。但中医讲究 “望闻问切” 四诊合参,一个看似简单的感冒,都可能因寒热虚实不同,用药天差地别。 曾有患者自行按照网上配方抓药调理气血,却因药材剂量过大,导致上火流鼻血、失眠焦虑;还有人自学针灸,因穴位定位不准、消毒不严格,引发局部感染甚至气胸。 自行操作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疗效,还可能延误病情、加重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中医中的病会有很多证型,这是中医和西医的差别,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需要丰富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不是一方一病,而是一证一方,若确实需要调理身体,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这些中药使用务必谨慎 李坤表示,在中药材中,有许多药物毒性较强,使用时必须慎之又慎。 附子,能回阳救逆,但生附子毒性极大,必须经过规范炮制,且严格控制剂量;朱砂常用于安神,但含有汞元素,过量或长期服用会导致汞中毒,损害神经系统和肾脏;古有“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细辛有祛风散寒之效,超量使用可能引起呼吸麻痹。 此外,像曼陀罗、巴豆、砒霜等毒性剧烈的药材,若非专业医师开具,普通人切勿擅自使用。即使是常用的滋补药材如人参、枸杞,若不根据自身体质服用,也可能出现流鼻血、上火等不良反应。这都说明辨证施治很重要,同时在专业医师和《中国药典》指导下合理运用药物剂量,切勿自行抓药服用。 ●身体异样,这样应急处理 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药物使用。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先大量饮用温开水催吐,减少毒素吸收;若皮肤瘙痒、起红疹,尽快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情况严重时,如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必须第一时间拨打120,同时保留相关药物或偏方材料,以便医生快速判断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本报记者 张玉东/文 周甬/图 中医养生急救小妙招 虽然偏方不可信,但中医有许多科学有效的养生急救方法值得学习。 养生妙招:每天早晚用双手搓热后腰的 “肾俞穴”,每次1~2分钟,可起到温补肾阳、强腰健肾的作用;用食指和拇指揉捏耳垂,每次3~5分钟,能促进耳部血液循环,改善耳鸣、头晕等症状;晨起空腹喝一杯温水冲的蜂蜜水(糖尿病患者慎用),有助于润肠通便、滋养脾胃。 急救妙招:遇到中暑,可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用湿毛巾冷敷额头、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处,同时按压“人中穴”(鼻唇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促醒;突发心绞痛时,迅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同时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三指,两筋之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为送医争取时间;呛食异物时,可采用 “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时配合按压 “天突穴”(胸骨上窝中央),帮助排出异物。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