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 史治国)近日,荥阳市检察院就企业信用修复问题制发的检察建议,以第一名的成绩获评“2024年度河南省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荥阳市检察院用一份检察建议推动一个行业整改,帮助2000余家企业摘下“失信帽子”,为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样本。 2024年5月,荥阳市检察院检察官在走访中发现,一家物流公司因运输单据填写疏漏被罚款300元,行政处罚信息被挂在“信用郑州”平台整整3年。公司负责人张老板发愁地说:“公司被贴上‘信用污点’标签后,银行直接拒绝贷款申请,投标资格也被取消,公司差点撑不下去。”张老板的遭遇引起了检察官的注意。 个案背后是否存在共性问题?荥阳市检察院组建专项团队,依托研发的涉企行政处罚信息修复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提取“信用郑州”平台2023年以来归集公示的行政处罚日期、金额、公示期等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比对。检察官发现,该平台后台数据收录的1975条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属于简易程序处罚,根据相关规定,不应进行归集和公示;收录的2487条行政处罚公示信息,罚款数额在500元以下,绝大部分公示期不应超过一年,但平台一律设置为3年最长公示期,违背了过罚相当原则。 荥阳市检察院通过走访相关职能部门、调阅卷宗、召开磋商会,发现企业信用之所以难以修复,主要是由于相关职能部门信息归集不规范、企业信用修复流程不透明等。据此,2024年6月,该院依法向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修复牵头部门——荥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发检察建议,建议相关部门规范信息公示期限,完善信用修复制度。 荥阳市发改委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召集多个职能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判和讨论,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2024年7月,荥阳市发改委开展涉企行政处罚“轻处罚重影响”专项监督,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共督促撤销或终止2021年以来6200余条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帮助2000余家企业退出信用“黑名单”。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