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0
高新区中医文化夜市 本周末首秀
乡风铸魂,赋能乡村振兴
“5·20”“5·21” 惠济区办理结婚181对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新区七里店村:
乡风铸魂,赋能乡村振兴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乡风清。

中牟新区万滩镇七里店村始终将家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以家庭“小气候”温润乡村“大生态”,形成了“家风涵养民风、民风浸润乡风”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家风立本,厚植德治根基

七里店村始终将家风家训的传承视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根基。

过去,家风家训依靠口口相传、长辈言传身教,没有形成实体化的留存。为了让好家风好家训“看得见、摸得着、传得开”,为乡村治理注入精神动力,七里店村大胆创新,开展“百条家训进百家”活动,在各户绘制家风、家训文化墙。群众结合自身实际书写内容,一个个整洁温馨的农家小院里,家家户户在院墙上书写着家训,“互帮互助好邻里,互敬互爱好家庭”“态度决定一切,勤奋成就人生”“帮人一把,情长一寸;容人一回,德宽一尺”……一句句质朴的话语向大家传递着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

从2021年起,七里店村连续举办四届“孝善文化节”,引导广大村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良好风气熏陶下,七里店村连续多年无犯罪、无打架斗殴,不到700人的小村走出了4名博士、2名教授,被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评选为中牟县唯一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民风聚力,激发自治活力

家风建设不仅温暖了小家,更汇聚成向善向美的强大合力,推动民风持续向好。

七里店村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婚丧嫁娶简办小办节约办,倡导“低彩礼”“零彩礼”,抵制高额彩礼、奢华婚礼。七里店村还组建了村民德治评议小组,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公平公正地对村民的日常行为进行评议监督,对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则及时进行劝导纠正,通过这种方式引导村民自觉规范言行,提升道德素养。

近年来,为更好地解决矛盾纠纷问题,七里店村依托“网格化”治理平台,组建由一个党支部、两个网格、多名党员组成的“1+2+N”党员调解队,建立“七里茶社”,调解过程中将情、理、法深度融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达到从坐下喝“一杯茶”到“握手言和”的效果,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平息纠纷,实现从解“当前事”到化“长期怨”的转变。同时,建立“一案一档一回访”制度,促进矛盾纠纷复发率下降,年初以来调解矛盾纠纷3起。

乡风铸魂,赋能乡村振兴

优良民风的形成,为乡风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七里店村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七里店村建设文化宣传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文化活动广场等场地,打造村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谋划建设村史馆及村文化展览馆。在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建设活动。

有了文明乡村作为基础,七里店村集体经济变强了、村民腰包变鼓了、村容村貌变美了,乡村全面振兴跑出了“加速度”。

七里店村有着多年的养殖传统,鱼塘面积千余亩、规模养殖户80户。养殖的各种鱼远销日本、缅甸、柬埔寨等国家。七里店村预制菜赛道蓄势待发,全力筹备深加工,开发即食产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品类,拓展预制菜市场。同时,七里店村结合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垂钓采摘基地等休闲渔业新场景,举办“渔文化美食节”破圈吸睛,推动渔业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从家庭美德到乡村善治,七里店村以家风、民风、乡风“三风”建设为抓手,绘就了一幅邻里和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

本报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刘月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99443 2025-05-23 00:00:00 五 乡风铸魂,赋能乡村振兴KeywordPh中牟新区七里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