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脉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成果丰硕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构建学术平台,促进学术研究交流
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成果丰硕
巍巍嵩山
嵩山与登封市

5月24日,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在郑州嵩山饭店举办。大会全面总结了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以来的工作:7年来,研究会立足郑州,放眼全国,以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为中心,以课题项目为依托,以各类研讨活动为抓手,搭建为全国学界开展研究的开放式平台,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依托课题,推进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学术研究

持续推进重大课题研究,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会酝酿启动了第二批、第三批重大课题,如《东亚现代人起源——晚更新世中原与周边地区的研究》《夏文化新探索——以嵩山地区为核心》《文明起源模式视角下的双槐树及相关遗址研究》《中原考古百年研究》《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0年世界早期古代文明比较研究》《中国古代天文文物集成》《早期中国文明起源的区域模式研究》等,这些课题聚焦学术前沿,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研究会先后在郑州文物网、北京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网站发布了第六批、第七批、第八批嵩山文明研究课题,涉及考古、历史、哲学、地质、水利、华夏文明传承、中原城市历史等领域,吸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众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热心嵩山文明研究的社会人士参与和支持,赢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启动嵩山文明研究工程,确立环嵩山地区文明核心地位

2023年,研究会启动“嵩山文明研究工程”重大课题。课题紧紧围绕“嵩山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源与核心”的基本论点,详细阐述“嵩山文明”的历史演进过程和规律,对科学认识嵩山文明在中华文明之源、中国国家起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发表了《嵩山文明——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从嵩山地区历史文化看中华文明的突出性》《嵩山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嵩山文明论》等论文。

构建学术平台,促进学术研究交流

研究会先后召开多次学术研讨会,搭建全国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交流平台和传播平台,提出并解决了很多值得关注的重点和焦点问题,对于推动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会议成果在国内外各类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

2019年至2024年,研究会先后召开以“五帝时代与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的中原”“从古国时代到王国时代”“中原地区文明演进”“仰韶文化与黄帝时代”为主题的年度学术研讨会,深入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变进程,凸显嵩山文明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凝心聚力。目前研究会年会已经成为具有特色的学术交流平台。

2019年和2023年召开了两次“中国考古·郑州论坛”,搭建了文明探源的交流平台。2020年召开的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考古重大发现新闻发布会,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在国际国内成为热点。双槐树遗址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关键时期、关键地址提供了关键材料,实证了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源头和核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和魂。

2024年,研究会协办了新时代古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暨中国古都学会2024年年会,对于推动中国古都研究学术发展,促进古都的保护、传承、利用和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学术成果传播

2021年,为纪念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研究会筹办《百年泰斗——中国考古家展》,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研究会持续出版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系列专著以及重大课题成果专著,宣传推广研究成果。

研究会继续依托天中讲坛这一既有媒介,促进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学术成果传播。天中讲坛与时俱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行业优秀专家,结合学术热点问题,举办系列讲座活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25年,天中讲坛分别以“中华文明探源·古代文明”“中原地区考古大发现”“读懂中国,从郑州开始”“中华文明探源”为主题,共举办37期讲座活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共享的资源,形成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发布传播平台,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研究会内部刊物《嵩山文明研究通讯》已经成为优秀研究成果的传播载体,业内人士对研究会工作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知。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个文明主根主脉在中原,而中原的核心是嵩山,研究清楚嵩山文明的起源、内涵、特点,对于中华文明探源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我们得到了全国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正是他们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学术研究才有声有色。”研究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研究会这个平台是开放式、面向全国的,从课题选择到资金资助,从课题验收到成果发布,科学严谨,形成了完善的保障机制。2025年是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成立15周年。站在15年积淀的基石上,研究会将继续秉持初心,勇担使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强化研究赋能,推动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学术研究在新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不负学术使命,不负时代重托!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李居正/文 马健/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500977 2025-05-30 00:00:00 五 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成果丰硕KeywordPh构建学术平台,促进学术研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