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文脉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博物院石刻精品来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南博物院石刻精品来了

石刻,根据表现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石雕、碑刻、墓志、刻经、刻贴、画像石、造像碑等。河南是文物大省,同时也是保存石刻文物最多的省份,河南博物院已收藏石刻文物数百件,这些石刻,雕人凿物,刻经纪事,留下古人的生活轨迹、宗教意趣,成为艺术的典范。

本报记者 秦华 文

河南博物院供图

田延和造像

所处时代:北魏

田延和造像高96厘米,宽44厘米,厚10厘米,1973年淇县出土。白色大理石雕造,为莲瓣形背屏式一佛二菩萨造像。雕刻内容已摆脱了早期丰圆饱满的造像规范,俨然清秀飘逸的南朝文人士大夫形象,这是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后南北文化大融合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即“秀骨清像”式中原风格。

刘根造像碑

所处时代:北魏

刘根造像碑,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刻,高40厘米,宽144厘米,厚16厘米,清光绪年间在洛阳偃师韩旗屯村出土。北魏正光年间正值佛教传播兴盛时期,造像人物刻画细腻生动,形神兼备,同时书法镌刻也非常精美,书体与同时期的北魏墓志十分相近,堪称龙门二十品之外的又一魏碑书法精品。

道俗九十人造像碑

所处时代:东魏

道俗九十人造像碑,东魏武定元年(543年)雕造,通高200厘米,宽80厘米,厚22厘米,出土于新乡。其为石灰岩雕造,螭首扁体。这种螭首造像碑由螭龙盘绕的碑首、竖长方形碑身和方形碑座组成,成为东魏石刻造像的一大特点。

司马悦墓志

所处时代:北魏

司马悦墓志高108厘米,宽78厘米,厚12厘米,1979年孟县司马悦墓出土。志石竖长方形,志载贞王司马楚之之孙司马悦生平事迹、卒年及葬地。志石保存完好,字划清晰,刀锋毕现,是魏碑体中的佼佼者。

石辟邪 所处时代:东汉

石辟邪,长150厘米,高130厘米,1978年许昌市榆林出土。石辟邪系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呈站立状,昂首挺胸,瞪目张口,四肢和尾巴置于长方形板座上,尾部下垂作为支撑,整体造型雄健豪迈。雕刻技法上以圆雕为主,一定程度上也运用了浮雕、线刻等技法,点、线、面结合天衣无缝,整个形象神气十足,呈现强烈的动感。

高海亮造像碑 所处时代:北齐

高海亮造像碑于北齐天保十年(559年)雕造,高108厘米,宽57厘米,厚8厘米,1957年襄县出土,石灰岩雕造,为螭首扁体造像碑。碑首雕四龙盘绕,碑额帐形龛内雕观世音菩萨和二胁侍。北齐时代的造像碑雕刻不仅在形式上多姿多彩,且雕刻内容也更为丰富。其龛像组合多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辟支佛、二力士九尊组合,成为北齐河南佛教石刻造像组成的新形式。

徐义墓志 所处时代:西晋

徐义墓志高92.8厘米,宽51.8厘米,厚8.4厘米,1955年洛阳老城出土,为青灰色石灰岩雕造,圭首方趺,阴阳两面刻字,首行题“晋贾皇后乳母美人徐氏之墓”。志载徐氏被西晋鲁武公贾充夫人郭槐选为其女乳母,后其女贾南风荣登皇后位,徐氏随侍入宫。志中通过一个乳母的生平事迹,涉及西晋宫廷斗争及贵族、皇室的私人生活,也反映了“八王之乱”的史实,可与《晋书》互为参校。

宋陵石刻头像 所处时代:北宋

宋陵石刻头像高80厘米,头宽20厘米,厚33厘米,2009年河南巩义宋陵周王墓出土。头像仅存颈部以上部分,左耳残缺,整体以圆雕为主。面部五官写实,准确地把握了人物额丘、眉弓、颧骨等解剖结构点,眼部运用凹刻线条突出瞳孔,眼角下耷,极富肃穆哀戚之情,眉毛、胡须及脑后的发丝都雕刻得丝缕分明,真实再现了一位似在哀悼墓主人的男性形象。整个头像雕琢精美,堪称宋陵石雕的杰作。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504339 2025-06-20 00:00:00 五 河南博物院石刻精品来了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