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9
“亮灯工程” 点亮居民归家路
党建引领 “四治一创”开新局
300米水管铺通 山村群众告别“买水吃”
楼院治理开启“找碴”模式
线下线上倡导文明新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新区探索基层治理新途径
党建引领 “四治一创”开新局

面对“谁来治、治什么、怎么治”这一基层治理的时代之问,中牟新区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四治一创”机制,打造了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着力推进“五基四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牟特色的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

“微自治”激发内生动力

“我们村2012年起就对各项村务进行痕迹化管理,重大事项通过公示栏、微信群、每月村情民意简报等多渠道公开,让村民了解村里事,明白村里事,参与村里事,有效提升了村‘两委’的说话力度和村民的信任度。”东风路街道孟庄村村党支部书记边章栓说。

万洪路区域发展中心万邦家园社区探索“五微”服务(划分“微”网格,凝聚“微”力量,开展“微”活动,点亮“微”心愿,抓实“微”治理),实施楼栋党员联户岗、网格示范岗、物业先锋岗三岗联动工作体系,积极用好“小区议事会”平台,先后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116件,实现了“零信访”。

近年来,中牟新区不断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动形成辖区事务多元协商、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联动效应。

“精法治”守护公平正义

“调解不是冰冷的判决,而是要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度,只有用真心才能换取信任。”中牟新区“金牌调解员”马贵霞发自内心地说。姚家镇校庄村吴某与雍某因坟地发生纠纷,马贵霞以“历史证据+乡风民俗”为突破口,组织双方在田间地头现场调解,两家人握手言和,重续“世代为邻”的佳话。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中牟新区以县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搭建一站式解纷平台,将全区274名专职人民调解员纳入网格,打造“一乡一品”多元化解品牌,实现了“诉调”“警调”“访调”深度融合,把调解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末梢,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人民调解组织共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901件,调解成功1799件,调解成功率94.63%。

“润德治”培育文明乡风

韩寺镇大洪村村民李志超的妹妹结婚,将酒席从45桌精减到16桌,彩礼从88000元减至8800元。“幸福不能拿金钱来衡量,移风易俗既顾及了人情面子,也能减轻咱老百姓负担。”李志超的妹妹说。

中牟新区充分发挥“德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先导和教化作用,积极引导群众遵德守礼、崇德向善,抵制陈规陋习,形成了道德实践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新模式。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制定彩礼、随礼、酒席规模等红白事办理倡导性标准,实现红白事操办“时长缩短、费用压减、规模瘦身”。今天,简办婚礼、零彩礼或低彩礼正成为中牟的新风俗。

“强数治”赋能智慧治理

“通过鹰眼高清摄像头和‘雪亮工程’为数治服务提供助力,并依托‘牟安联盟’巡防队伍,实现了辖区24小时人流、车流全监控,发现问题做到及时响应处置,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的安全稳定。”刘集街道工作人员任新魁表示。

青年路街道构建社会治理“统管数治”平台,赋能“智慧基层治理”核芯,提升“智慧公共安全”核芯,打造“智慧民生服务”核芯,设置居民议事汇、社区学院、惠民信息一键达、二手转转等数治平台,郑好拍、微网格事件等问题处置率100%。

中牟新区深入推进“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进一步融合智慧党建、智慧矛调、智慧信访、智慧城管等应用场景,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共治和高效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

本报记者 张朝晖

通讯员 张晨 马超 徐少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506649 2025-07-03 00:00:00 四 党建引领 “四治一创”开新局KeywordPh中牟新区探索基层治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