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倩 实习生 于记兆)昨日上午,省交通运输厅与省气象局在郑州正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交通气象监测预警、应急联动、科研攻关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构建现代化智慧交通气象服务体系。这是我省应对极端天气挑战、提升交通运输安全韧性的重要举措,此举标志着“交通+气象”跨部门协作进入新阶段。
此次协议明确建立“预警叫应+应急响应”双机制,确保气象预警直达交通一线。根据协议,在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方面,双方将建立公路交通气象监测设备多部门共谋、共建、共用、共保机制,将交通气象观测设施纳入新建高速公路项目,实现同步建设、验收与应用。同时,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重点路段及内河航运交通气象观测站全覆盖,整合视频监测资源,实现交通气象信息、道路监控信息等多类交通路网信息共享共用。
在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上,双方将应用新技术研究浓雾、道路结冰等灾害天气的致灾临界值和短时临近预警方法,构建交通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模型。针对高风险在建及在役路段、桥梁、隧道等,研究气象灾害风险分级预警与响应措施,联合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支撑分级管控。
围绕智慧港口航运气象服务保障,针对港口船舶作业等环节对气象条件的高度敏感性,搭建港口及航道气象立体监测预报预警网络,建立港区精细化气象风险阈值库。为周口港等省内河港口定制“作业窗口期”预报,助力港口优化运营调度,保障航运安全。
应急联防联动方面,双方将联合探索“观测即服务”在交通应急保障中的应用,构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气象灾害联防联动机制,完善监测预警信息实时通报、会商和应急处置流程,建立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健全气象灾害预警与交通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制定精细化交通管控防御措施。
此外,双方还将共建 “交通气象保障服务联合实验室”,聚焦浓雾、团雾和道路结冰等高影响天气监测开展专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