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文脉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少林碑碣(一)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少林碑碣(一)

一佛二菩萨造像

此造像造于北齐天统二年(公元566年),现存放于碑廊西廊中部,整体分为两部分,上部为一佛二菩萨造像,下部三面,刻有题记,阳面为造像题记,两侧为刻捐资邑主姓名。阴面无字画。

原造像无座,为便于存放和观瞻保护,现配以石灰岩台座。造一佛二菩萨立像,后置背光,由下而上渐薄。石质为灰砂岩。阳面两上角与两侧边沿部破损,碑首佛光造型右上侧残损。三造像面部残损。通高79厘米,宽41厘米,厚29厘米。题记正面隶书14行84字,左侧楷书7行53字、隶书3行25字,右侧楷书6行54字。

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龙潜教书碑

该碑立于碑廊西廊南侧。碑阳为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所颁教书碑文。碑阴为苏东坡所撰稽首赞,下部为观音菩萨造像,金代刻立,梯形配座,碑首阳额“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龙潜教书碑”14个篆体字。阴额为苏东坡所作五言律稽首赞计行书109字。身首通体等宽厚,弧形顶,碑身两侧无字画,灰砂岩,碑身断裂为三,已粘接,粘接处字残损。两面拓片,外部加玻璃罩。通高123厘米,宽43.5厘米,厚15厘米。碑阳隶书14行322字,碑阴行书17行263字。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该碑立于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位于碑廊西廊墙壁,嵌入墙中。碑高204厘米,宽141厘米。楷书54行约4400字。碑文残损。全文为佛教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此经主张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认为应“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于现实世界不应执着或留恋。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

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碑

该碑立于唐永淳二年(公元683年),高155厘米,宽63厘米。碑文为武则天所撰,司门郎中、太孙咨议王知敬所书。碑文为楷书,字径2厘米。碑首雕刻有精致的四条盘龙,龙的躯体充分表现了盛唐石雕的特色。碑额刻有“大唐天后御制诗书”篆书8字。正文分为两部分:一是《从驾幸少林寺诗》,二是《大唐天后御制诗一首》。

大唐天后御制愿文碑

该碑立于唐永淳二年(公元683年),位于碑廊西廊南侧,双面,碑阳为武则天御制愿文。无座。碑首阳阴两面各雕两条舞龙,圭形额,阳额刻有“大唐天后御制愿文”8个篆体字。阴额行书“洛阳周洵奉亲拜岳早饭精舍因谒初公禅师宣和巳亥四月九日”,计26字。碑首两侧宽出碑身各3厘米,身首等厚,碑身两侧有花纹。石质为灰砂岩。碑身右侧下部与碑阴右侧下部残损。碑阳右侧下部残损,两行字损缺,碑首左上部掉块残缺。通高159厘米,宽62厘米,厚19.5厘米。碑阳楷书25行191字,碑阴行书3行11字。

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碑

该碑刻于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碑文未署撰书人名,隶书23行,每行37字。碑文记述释法如禅师生平。碑文中记录了菩提达摩至弘忍、法如的禅宗传承谱系,论证了禅宗“以心传心”的佛法承继方式。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508033 2025-07-11 00:00:00 五 少林碑碣(一)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