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网格治理+数字赋能”打开文旅服务新空间
A08
航空港区6所高校涌动建设热潮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航空港区6所高校涌动建设热潮
首批新生今年9月入校

夏日的郑州航空港区科创城涌动着建设热潮。6所高校的新校区正从蓝图走向实景——郑州财经学院即将在9月迎来首批学子,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等校也锚定2026至2027年的投用节点加速冲刺。

这片总占地超6000亩的教育热土,不仅在勾勒“大学城”的雏形,更在编织“创新生态”的网络。从芯片研发到航空制造,从数字金融到智能制造,互补的学科布局正催生“乘法效应”,配套设施同步落地的“15分钟生活圈”,正推动这里从人才培养高地向创新产业新城跨越。

玻璃幕里藏晴空,桩基深处固宏图

“再有两个月,首批新生就能坐在这儿上课了。”站在郑州财经学院新校区的教学楼前,项目负责人望着玻璃幕墙外澄澈的蓝天,难掩眼底的激动。这座总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的校园,一期43万平方米工程已完成装修,全面具备师生入住条件。2025年9月,首批学子将在此开启求学之旅,“财经+科技”的办学特色即将落地生根——智慧教室、数字经济实训中心等硬核设施一应俱全,正静候复合型金融人才的成长。

不远处的郑州财税金融学院新校区,建设进度同样振奋人心。目前,内墙抹灰施工正有序推进,多栋楼宇已完成封顶。这座占地1169亩的校园,总投资达30.72亿元,规划容纳2万名在校生,2027年全面竣工后,将成为中部地区财税金融人才的重要“孵化器”。

中原工学院航空港校区的工地上,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的建设者们正与时间竞速。一期23.69万平方米建筑群已初具规模。这所规划占地1578亩的“电子信息高地”,承载着河南填补高端芯片、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的重任。2026年秋季,首批学子将在此踏上“硬核”求学路。

7月9日,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项目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候选人公示发布,751亩的一期工程锚定2026年投用目标,已全面进场施工。作为河南首所航空航天类本科院校,这里未来将为国产大飞机、低空经济产业输送“河南力量”。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工地上,10栋主体建筑已在天际线勾勒出清晰轮廓。一期14万平方米工程实现全面封顶,部分建筑进入装修阶段。这座占地1537亩的“工匠摇篮”,规划了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专业,2026年8月北院区投用后,将与周边企业构建“产学研”闭环,为“制造强省”锻造技能尖兵。

河南技师学院的工地上,测量人员顶着烈日标定坐标。这所总投资21.75亿元的职教新星,一期407亩工程计划12个月内建成,重点培育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技能人才,每年将为产业输送2500余名“准工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让课堂与车间无缝对接,为河南先进制造业筑牢技能根基。

产教融合聚合力,创新生态显雏形

在科创城片区建设指挥部的规划图前,负责人指着六校分布示意图表示,这不是简单的“1+1”,而是能量的“乘法效应”,这片教育热土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校园的数量,更在于学科互补形成的创新生态。

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的“芯片+人工智能”与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的“航空制造+低空经济”,将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郑州财经学院的“数字经济+智慧金融”与郑州财税金融学院的“财税实训+金融服务”,将形成覆盖金融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体系;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与河南技师学院的“技能实训+产业对接”,构建了“本科—技能”贯通的培养通道。

教育组团的崛起同时带动了配套设施的加速落地,在科教产业园配套道路施工现场,路网沟槽开挖、管网铺设同步推进,活力文化街区、人才公寓、公共交通的规划蓝图也已进入细化阶段。

接下来,“15分钟生活圈”不仅要让师生住得舒心,更将让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这种“教育+生活+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将完成科创城从“大学城”向“创新城”的跨越。

本报记者 刘凌智 通讯员 朱甲瑞 任耀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508820 2025-07-16 00:00:00 三 航空港区6所高校涌动建设热潮KeywordPh首批新生今年9月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