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夜幕下的二七区京广路街道青秀佳苑社区,一盏盏路灯将斑驳树影投映在红砖步道上。微网格长朱喜荣臂戴红袖章,手持强光手电,仔细检查着充电桩运行状态。朱喜荣被居民亲切地称为“朱阿姨”,她用两年间风雨无阻的夜间巡查,助力9200人大型社区搭建“平安网”。 这个温暖场景,正是郑州创新基层治理体系的生动缩影——通过“一格管全面”的网格化治理模式,将城市治理的“千条线”精准穿入基层网格的“一根针”。 多网融合 构建治理新格局 小网格里见大民生,微服务中显真功夫。 在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征程中,郑州将网格作为实施治理、服务群众的基础单元,将综治、公安、城管等部门原有网格全部整合为“一张网、一套格”,下沉治理力量,形成全域覆盖、无缝衔接的网格体系,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在网格内有力有效解决。 按照“规模均衡适度、任务能力匹配”原则,在城市社区,按照300户至500户的标准划分“社区网格”7763个,以“50户至70户、2小时内完成入户排查、宣传动员”为标准细分“微网格”46942个;在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划分“农村网格”11357个;在交通枢纽、学校医院、商圈市场等人员密集、人口流动频繁的重点区域,设置“专属网格”4707个。 “治理之道,重在得人。”全市按照“每万人18名”标准,充实配齐社区工作者,推动全市2.8万名机关干部下沉网格,选派市直、区直部门2436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进网格历练,吸纳新就业群体和广大老党员、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五老”人员共同参与治理。 同时,厘清街道(乡镇)、社区(村)和职能部门条块职责边界,建立完善治理事项准入清单和标准化工作流程,确保“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金水区经八路街道的蜕变印证着这一系列做法的实效。 处于老城区的经八路街道,拥有54个无主管楼院,曾因物业缺失饱受“脏乱差”困扰。街道党工委创新推出“党建+市场”解法:成立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通过“一院一案”引入专业物业,同步建立网格民情收集机制。 文联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经八路街道呈现出党群同心、网格化治理和群众自治深度融合的局面,通过“自我造血”实现长效运行。 这种“党组织引领、社会协同、群众自治”的三方联动共治机制,让经八路街道54个楼院实现从“无人问津”到“共治共享”的华丽转身。 机制创新 让治理效应“最大化” 夏日夜晚,暑热稍退,二七区德化商业步行街迎来了不少市民群众逛街、散心、品美食。不少消费者表示,现在二七商圈步行街秩序明显提升,相比以前更加规范、更加干净了。 有序整洁的背后,既是对整体环境的优化,也是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响应、高效解决。 “以前未设立二七塔商圈专属网格时,流动摊贩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如何去解决。”德化街道办事处城管科工作人员表示,通过专属网格“跨域治理数字中枢”派单,现在能够更快了解问题症结所在,进而更高效地进行处理。 过去,在二七塔商圈内流动摊贩较多,存在管理难题。如今,网格专班通过统筹规划,引导经营,让昔日杂乱的摊点蜕变成充满烟火气的“打卡点”。 “依托绘制的4张边界图,引导跨区的流动摊贩在合适的地方摆摊,既规范了商贩经营,也满足了群众的出行需求,为二七商圈注入实实在在的市井活力。”专属网格协同治理中心专班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柔性智慧”作为破题关键,通过“划区+服务”的方式,设置了97个流动摊贩疏导点,占道经营类投诉同比下降90%。 在日常治理中,协同治理中心还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该专班负责人介绍,通过“警格+网格”双融合及“十户联防”机制,指挥中心大屏上只要数据一“冒泡”,“跨域治理数字中枢”就会立即“接单”,分派给所属部门进行解决:把公安‘蓝’融入党建‘红’,建立专属网格立体巡防‘一张图’,依托多部门协同治理体系,实现资源一网汇集、要素一图展示、指挥一键处置。“自专属网格建立以来,已协调解决1.5万件民生小事。” 以网格之“密”织就民生之“暖”。 从朱喜荣的“红袖章”到经八路街道的“党建+市场”创新,再到德化街的智慧中枢,郑州创新构建的“一格管全面”网格化治理体系,通过制度重塑、技术赋能、力量整合,走出了一条具有郑州特色的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本报记者 董艳竹/文 马健/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