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皇唐嵩岳少林寺碑 此碑立于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位于钟楼前左侧,双面。 此碑碑阳上部为《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下部为《皇唐嵩岳少林寺碑》。 此碑曾被大火焚烧,碑身多处被烧裂,尤以阴面为重。碑阴下部有两处大块剥落,多字被损;裂纹处虽已粘接,但缝痕清淅。现以圈墙保护,存立钟楼前。通高434厘米,宽137厘米。碑阳楷书39行2490字。 《皇唐嵩岳少林寺》,裴漼撰文,详述少林寺建寺历史,叙述李唐朝廷自太宗、高宗、则天皇后与少林寺的渊源,给予少林寺的殊遇;适逢玄宗下令括天下寺院田产,因少林寺与李唐之密切联系,特予不入官收。 法华钧大德塔铭 法华禅师塔,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博士侯建镌字,造塔博士郝温所造。五代之塔在河南省仅存两座,另一座在武陟县妙乐寺,尤当珍惜。 塔铭记述法华禅师生平。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法华行钧(公元848至925年)被请为少林寺住持。天台宗大师,早年依止于会善寺法素禅师,改研《法华经》,在本寺琉璃坛受大戒。他在少林寺召募化缘,葺修大殿,首尾三载,缔构悉成。而遇释门澄汰,遂从毁废。后再开佛法,重励身心,复立殿堂,兼塑佛事。 法玩禅师塔铭 法玩是东都洛阳敬爱寺的高僧,圆寂后归葬少林寺塔林。法玩禅师塔是少林寺塔林中现存最早的一座古塔,位于塔林中北部,建于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十月。法玩禅师塔是四边形单檐式砖塔,高600厘米余。塔身后有行楷书塔铭,载法玩禅师生平。法玩塔结构严谨,造型优美,尤其是塔刹雕刻精湛,为唐代雕刻艺术的代表。 同光禅师塔铭 此通塔铭刻立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该文记述同光禅师生平。 同光禅师塔坐北面南,平面方形,为单层单檐亭阁式砖塔,进深357厘米,面阔357厘米,现地面以上高892厘米,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同光禅师塔石门楣上线刻佛传故事,立颊、地伏等部位雕缠枝牡丹、护法金刚、护法蹲狮等精美图案,反映了唐代石雕艺术的杰出成就,为研究唐代雕刻有重要参考价值。 太宗文皇帝御书碑 此碑立于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位于钟楼前左侧,双面。 此碑上部为李世民御书全文、少林寺僧人的赏赐内容以及执行和落实的情况;碑阴下部记载的是赏赐给少林寺的土地、水碾以及少林寺僧人在帮助李世民消灭王世充建立唐王朝过程中有功僧人的法号和封赏情况。 此碑曾被大火焚烧,碑身多处被烧裂,尤以阴面为重。碑阴下部有两处大块剥落,多字被损;裂纹处虽已粘接,但缝痕清晰。现以圈墙保护,存立钟楼前。通高434厘米,宽137厘米。碑文楷书38行1751字;右下侧有后人所书草体七绝一首,计3行36字。 厨库记 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位于碑廊南廊西侧,双面。碑阳为顾少连所作厨库记,碑阴为梵语经文注解,此碑碑身上部下部碑首碑座均失,仅存碑身中间部分。在拓印碑身中部文字时又在寺院内搜寻到此碑的三方散块,均存於碑廊。现存碑身,两侧均有题字,亦不全。石质为灰砂岩。现存的碑身中间部分也曾断裂,已粘接修补,粘接部位阳面文字损毁较多,现存碑身安放在碑廊78×110×46厘米的石灰岩配座上,两面拓片,外加玻璃罩。通高62.5厘米,宽91厘米,厚28.5厘米。碑阳楷书27行409字,碑阴行草39行,1018字。碑身右侧楷书5行38字。碑身左侧楷书7行96字(以上仅碑身中部残存数据)。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