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凌智)面对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革命浪潮,郑州大学法学院积极布局“法律+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其研发的智能平台在法律教育与司法实践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成为科技赋能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
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由郑州大学法学院翟新丽老师主持,联合各领域专家共同打造的引导式法律实训平台备受关注。该平台基于DeepSeek,包含判决书与合同写作训练系统,通过海量实际案例让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实训,实时反馈写作中存在的格式、内容等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有效破解了传统法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难题,在本科生试用中收效显著。
与此同时,该平台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度融合最高法数十项司法解释,通过12项二级指标、40项三级指标对裁判文书进行全面评查,运用人工智能精准提取要素并加权计算质量评分,实现了从文书评改到异常预警的全流程辅助。
自2023年12月,该平台在漯河中院及5个基层法院上线后,已成功识别多份异常文书。平台及时纠正常见的事实与说理失衡、法律用语不规范、法条引用错误等问题,发现多份二审文书与一审重复率超30%,并有效提升了法官类案检索积极性。此外,平台设置的60分警戒线及指标预警功能,为院庭长阅核工作提供了精准指引,显著提升了裁判文书质量与司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