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3版:观点·声音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据报道,7月25日,北京大学在校内网发布通知,内容包括从2025级学生起,在各类含有学业评价的工作中不再使用绩点;课程考核成绩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进行评定和记载(等级制成绩不换算成绩点);不再设置指导性课程成绩优秀率指标等。 老实说,用绩点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确实高效又直观,但在保研、奖学金等现实压力下,学生们策略性避坑,难的课尽量不选,扎堆儿去选“水课”,甚至为了0.01分的差距熬夜刷题。用优秀率(A占比)和优良率(A+B占比)代替GPA,学生从“卷绩点”里抽出身来,更早投入科研和自己感兴趣的事。这些设计本质上是在扩大容错空间,让一分之差不再成为学生的“生死线”。取消绩点只是打破“分数牢笼”的第一步。这场改革的意义,或许不在立即终结内卷,而在它打开了教育评价从“量”到“质”的新可能。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