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民生
中医支招健康过“三伏”
这个“老年病”盯上年轻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这个“老年病”盯上年轻人
专家:吸烟、酗酒、熬夜等高风险行为与心梗密切相关

近期,30岁的郑州市民王先生可谓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他因突发胸闷、大汗被送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经诊断,他被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中段100%闭塞,所幸通过紧急手术抢救成功,现病情趋于稳定。然而,几天前一名19岁男孩却没这么幸运,他在剧烈运动后饮用冰镇饮料,突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离世。

我们在感叹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的同时,也应该察觉到,之前冠名“老年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正从不良习惯和行为中慢慢吞噬着中青年的生命……

心肌梗死盯上了年轻人,数据很残酷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3》显示,35岁以下心肌梗死患者占比已从2010年的5%上升至2023年的18%。因此,有专家指出残忍的真相:“过去,心梗多见于60岁以上人群,但现在30~45岁的中青年患者占比逐年攀升。”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兼心内六病区主任厉菁补充称,根据《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研究)》和《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3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约占全部AMI的3%~5%,但这一群体的发病率正以年均5%~10%的速度增长。更值得注意的是,35岁以下心梗患者中,男性占比高达90%以上,提示年轻男性是高风险人群。

“年轻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症状识别能力,且对疾病的严重性认知不足。”厉菁强调,“这直接导致就诊延迟,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这些行为和习惯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本质上是心脏供血血管突然堵塞,导致心肌坏死。”厉菁解释,“年轻人之所以患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她列举了年轻人常见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边运动边喝冷饮以及剧烈运动后立即喝饮料的行为,则可能成为压垮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19岁男孩的悲剧正是这一行为的直接后果:运动时心脏处于高负荷状态,突然摄入冷饮会导致血管剧烈收缩,进一步减少心肌供血,诱发急性血栓形成。

熬夜已成为年轻人的“标配”。长期熬夜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增加炎症因子水平,同时导致血压波动。一项发表于《Nature》的研究证实,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群,心梗风险比睡眠7~8小时者高出48%。

与此同时,外卖高油高盐、过度依赖加工食品、含糖饮料摄入量超标等习惯,正在掏空年轻人的心脏。数据显示,我国18~30岁人群日均盐摄入量高达10克,而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超出WHO标准3倍。高盐饮食会升高血压,而高脂肪摄入则直接导致血脂异常,两者共同作用会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此外,上班族平均每天久坐10小时,缺乏运动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研究发现,BMI≥28的年轻人,心梗风险比健康人群高出3倍。而吸烟与酗酒则是另一对“致命组合”,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酗酒则会导致血压骤升。

数据显示,每日吸烟超过10支的25~35岁男性,心梗风险是不吸烟者的5倍。厉菁特别指出:“35岁以下心梗患者中,男性占比高达90%以上,这与吸烟、酗酒、熬夜等高风险行为密切相关。”

突发心肌梗死急救小知识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是心梗救治的核心原则。心肌细胞一旦死亡无法再生,越早开通血管,挽救的心肌越多,生存率和预后越好。一旦发现患者胸痛持续不缓解、伴随大汗、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采取行动。

首先,患者必须立刻停止任何体力活动,原地休息,避免因运动加重心脏负担,很多患者试图“硬撑”到医院,结果因心律失常或猝死失去抢救机会。因此,家属或旁观者应第一时间拨打120,切勿自行驾车送医。救护车配备有心电图机和急救药品,可提前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大幅缩短救治时间。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若患者意识清醒且无阿司匹林禁忌症(如过敏、出血风险),可在急救人员指导下立即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肠溶片。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有效减缓血栓形成,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同时,需解开患者衣领,平躺或采取半卧位,确保呼吸道畅通;若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并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此外,焦虑和恐惧会加重心脏负担,家属或旁观者需保持冷静,用温和的语言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其过度紧张。守护心脏从日常健康生活习惯做起,心肌梗死年轻化并非不可逆。

“心梗年轻化,不良生活作息是罪魁祸首!预防刻不容缓!”厉菁提醒说,要想防患于未然,还需从日常的生活习惯做起。向熬夜宣战,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释放压力;健康饮食是基石,选择低盐、低糖、低脂的健康食品;戒烟限酒,吸烟是心梗独立高危因素,必须彻底戒除,严格限制酒精!厉菁特别提醒,管理好体重与“三高”,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关注家族史,如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男性<55岁,女性<65岁),需更积极筛查和预防。

健康从来不是一场赌局,健康不是“拼”出来的,而是守护出来的。心梗的种子往往是在年轻人日常放纵和不注意之下生长的,这些行为看似无害,实则步步紧逼心肌的极限。用科学健康的生活守护心脏,让心脏在健康习惯上蓬勃跳动。本报记者 黄栖悦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511914 2025-08-07 00:00:00 四 这个“老年病”盯上年轻人KeywordPh专家:吸烟、酗酒、熬夜等高风险行为与心梗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