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这是近日清华北大等知名大学的博士们联名抵制因在《百家讲坛》精彩阐释自己关于《论语》和《庄子》的心得而家喻户晓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时所发出的誓言。此次“反于”的发起者、中山大学徐晋如博士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称于丹“极度无知,传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思想”。
和“读经运动”、“儒教问题争论”、“黄帝纪年法”一样,于丹的迅速蹿红在实质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热潮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的研究者们即便意见相左,南辕北辙,也“应当通过艺术界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要求于丹“下课”者仅仅刻薄地上纲上线,并未明确指出于丹思想的“错误”、“有害”在哪里以及正确的解释到底是什么,更没有“授人以渔”地点悟国人该怎样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作家余华在接受意大利记者采访时所发感叹或许正是这些人的真实写照:中国的知识阶层是一个庞杂的群体,里边的一些人“正在变得越来越让人讨厌,他们的乐趣只是浑水摸鱼,不是将水弄清,而是将水搞浑了”。现代社会要求我们“不以人废言”。有真知灼见者,有社会责任感者,有文化良心者,是兼容并包的,是不走极端的,是具有“中和精神”并懂得“礼乐文明”的。他们会坚持文化多元化,相互学习,相互沟通,进而通过大家的讨论,带动国民广泛参与,引导人们对某一文化现象或专家学者的言论甚至传统文化进行思考与剖析,开启民智,砥砺精神。这才是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种和谐的文化也必定是充满勃勃生机和不断发展繁荣的。
□马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