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4版:郑周刊
3  4  
PDF 版
汉代画像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汉代画像石

中原网  日期: 2007-03-17  来源: 郑州晚报  
  ■汉画里的故事

  

  □特约撰稿人 王晓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们刻划在墓室、祠堂上带有鲜明主题的装饰石刻画。它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典章制度、衣食住行、神话故事,展示了两千年前人们高超的艺术水准。它内容丰富,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有车马出行、舞乐杂技、迎宾待客等;反映神话故事的内容有伏羲、女娲等。在雕刻技法上可分为阴线刻和浅浮雕、高浮雕、凹浮雕等,是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因而汉画像石拓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汉代画像石产生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二是文化先进,三是政治稳定,四是厚葬之风。考古资料表明,汉画像石的主要出土地点,在汉代都属于比较富庶的地方,并出过许多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如山东的孔子,河南的老子等。汉画流行区域,常是富庶王国的地方。这些王国势力强大,政治局面相对安定,使汉画像石得以存在和流行,而当时的厚葬之风也是汉画像石流行的社会原因。

  考古上发现最早的刻有纪年的画像石,是山东沂水县鲍宅出土的一块凤凰画像碑,为汉昭帝元凤年间的作品。与此年代相近的最早的一座画像石墓,是南阳市赵寨画像石墓。时代应在西汉武帝以后昭帝至宣帝时期。从造型和手法看比较粗犷,具有汉画像的原始形态。东汉的早、中时期,是汉画像石的盛行期,东汉末年衰落,到三国时期,基本上就不再容易见到了。

  目前,出土最多的是我省南阳市,仅南阳汉画馆保存的汉画像石即达1200块,居全国第一。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