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5版:观点新闻
3  4  
PDF 版
治病,岂能“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景区门票监管缺位滋生蛀虫
“诉讼收费办法”谁来制定好?
机关普遍存在几世同堂现象
中国药价这么高,“不可能”
这也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
公众应当深度参与环保事务
丢车丢怕了,只好买旧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治病,岂能“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中原网  日期: 2007-04-03  来源: 郑州晚报  
  新华每日电讯

  锐体验

  9

  前段时间,老母骑车不慎摔倒骨折。家乡医院开出两种方案:一是保守治疗,只打钉子固定;二是动大手术,换骨关节。老母心中彷徨,眼见医生倾向后者,就要动大手术。朋友指点说:“为何不到大医院咨询一下?”

  于是,笔者携带片子到北京某大医院挂了一专家号。专家号称“中西医结合骨科专家”,在网上一查也是赫赫有名。专家一看片子,马上说道:“断了!换吧!”还关心地问道:“在哪儿呢?先上火车,再想办法。”然后不容分说就让手下医生开住院单:“我们这床位紧张,不过你可先占上……”

  不知为什么,专家结论怎么都觉得有点可疑,看来不托熟人不行了,和友人相熟的专家明确说:“骨头没有错位,裂缝也不大,可保守治疗,没有必要换关节。”另外还意味深长地说:“他们让你大换是吧?唉……”

  结果老母保守治疗,手术很成功。结算下来,也就六七千元。若换关节,光材料费就远远超出:国产的一万四五,合资的一万六七,进口的两万七八……

  多亏“熟人”,省了医疗费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老母避免了换骨之痛。

  其实,一些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医疗丑闻频频见于报端:一些医生小病大治,甚至没病也治,他们往往不是“对症下药”,而是“对利下药”。诸多不正常现象的根源还在于,作为公益事业不能完全适用市场原则。因为,对于医药的“消费权”,不掌握在买家手中,而在卖家手中,所以才会出现“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怪相。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