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考生:
不会联想,堆砌口号,内容空洞
48岁的孙向东老师是焦作人,现任郑州轻工业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国家恢复高考第一年他就瞒着生产队长偷偷参加了考试,对作文他印象深刻:“那时的作文命题和现在比很简单,但是那时候,觉得好难啊!因为基础太差了。”1977年还是各省自己命题,河南作文题目是《我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那时根本不会写文章,不懂结构,只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我们又没有到过北京,也不会联想,写时真是吃力,只能堆砌一堆口号,内容很空。”
上世纪80年代考生:
题目很新鲜,但内容缺乏文采
41岁的张旭虹现任郑州轻工业学院宣传部部长,1983参加高考。当年的作文是看图作文(见作文题目一览表)。“1983年之前的高考作文多是写读后感,平时练的也是这类题材,可是看到这个漫画,第一感觉是新鲜。并且感觉不太难写。”据他介绍,当时作文想得高分不容易。因为当时考生可以阅读的课外书乃至作文书都非常少,所以作文大多不是很有文采。
上世纪90年代考生:
写作文有“编造”现象
26岁的刘磊是一名高校教师,教写作。他于1998年参加高考。提起当年的考试,刘磊感触很深:“因为当时的作文命题不是特别结合社会实际,考生要想写得出色很不容易,于是不少考生编故事。”
21世纪考生:
作文题目让我很“迷茫”
21岁的王道军是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2003年参加高考。当时作文题目看起来没有那么多框框,让考生发挥的余地很大。但是提起那年的作文,王道军仍是耿耿于怀:“那时的作文命题处于动荡和摸索时期,但是因为立意不够明确,让考生很迷茫,有‘猜’的困惑。”我平时作文能得50多分,可是那年却失利了,结果与重点大学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