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3版:第一教育*热点
3  4  
PDF 版
拿下中考数学的压轴题
郑州劲刮“胡旋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本报《第一教育》与省会知名教学专家、重点中学一线名师联手,推出《2007中考压轴》专家指导系列之数学篇
拿下中考数学的压轴题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5  来源: 郑州晚报  
  中考复习已经到最后一个月,对于希望成绩在110分以上的学生,除了继续强化基础知识、整理解题思路之外,还要把目光移向最后的压轴题。初中数学由于知识限制,决定了中考题目难度不大,只要把基本知识掌握好,有一定的运算能力,考试分数都不会太低。这样就出现了每年数学成绩都比较好,造成大家数学考不了110分以上,甚至115分以上,就难以走进好高中学校大门的现象。

  而希望达到115分左右,除了保证前面的基本题目都快速、准确、漂亮完成之外,还必须投入精力研究最后的压轴题目。但要真正可以比较轻松拿下压轴题,需要准备六种数学解题技能关口,它们包括读题关、拆题关、析题关、估题关、演题关和验题关等,这六种技能也同样适合基础题目。今天,我结合去年各地的中考压轴题目,简单解析这六种必备数学解题招法。

  第一关 读题关

  中考与高考的巨大区别就是中考数学的阅读量比较大,题量也比高考多,但时间却只有100分钟。而数学主要考思路、考运算,阅读速度慢,自然就减少了思考的时间和运算、检验的时间。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读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读题训练的方法是,用一张白纸遮挡住题目,移动白纸,每次只向下移动一行。再用大拇指挡住露出的那一行,然后向右移动大拇指,每次只露出这一行的一部分信息。这样做的好处,首先表现在可以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很多学生看到长的题目,大脑马上会紧张,后面也就别指望能够思考了。

  数学题目有一个巨大特点,就是相邻的信息之间有关系,距离比较远的信息发生关系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根本不需要把整个题目看完。很多时候,大家都认为做题需要把题目看完,并还要多看几遍。其实不然,对于后面的大题,信息量都在15个左右,甚至更多,如果把这些信息看完,很多时候反而无所适从,多看几遍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有时会出现越看越紧张的现象。

  第二关 拆题关

  读题过关的标准是能够读完题目就可以一字不差,包括标点符号,都完整地默写下来。但这不是说,数学做题是要求背诵题目,其实是逼迫学生能够进入这里的“拆题关”。我们都知道,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把看到的东西进行“拆解”,这样就便于识破这个东西的“伪装”,为后面的记忆和理解做好准备。“拆”主要是根据自己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的,“拆”中体现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拆概念、拆符号、拆图形等。

  第三关 析题关

  “拆题”是把题目的信息单列出来,“析题”就是要寻找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对于数学来说,这种关系只有两种,分别是“等关系——方程”和“不等关系——不等式”。得到方程就可以求未知数;得到不等式,就可以了解未知数变化的范围。在初中阶段,主要寻找的就是“等关系”,高中开始偏重“不等关系”,这里也可以看到为什么高中数学相对难学的主要原因,就是不等关系太多。

  第四关 估题关

  经过“拆题”和“析题”,就进入到“估题”的关口。“估题”就是根据“析题”看到的各种关系,估计整个做题的步骤。很多学生拿到题目,一看自己“会”,没有简单分析这道题目需要经过的大概步骤,就急不可耐地下手去做,结果发现,其实这道题目并不是真会,耽误了大量的时间不说,还会严重影响自己做后面题的信心。我反复要求学生,只有看清了做题的大概步骤,才能够下手。但如果在整个卷子会的题目都做完了,最后进攻这道题目时,虽然看不清整体的做题步骤,但也可以把看到的内容,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争取挣小分,不失为“非常之举”。

  由于版面的限制,没有能够做比较详细的解析,还有后面“演题关”和“验题关”在授课中将详细讲解,请各位同学关注,大家也可以选择红旗老师近期针对初三毕业学生开设的专题课程。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