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文物爱好者,要多学文物鉴定知识、擦亮眼睛
□晚报记者 姚辉常
通讯员 王青梅 文/图
本报讯 6月9日至10日,巩义文物局在巩义博物馆为“玩家”免费鉴宝,许多宝贝被发现,但也发现不少赝品。一位退休历史老师带来的11件字画、青铜器、瓷器全都是新仿品。
6月9日一大早,许多群众带着“宝贝”赶到巩义博物馆(左图)。经鉴定,文物专家从300多件“宝贝”中发现了1882年的欧米茄镶蓝钻怀表、清乾隆至上世纪60年代一个家族连贯的地契、当票、执照、字据等文书及清代的帽筒、清代的医书、字帖等50余件有价值的文物。
不过在鉴定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赝品。一位老太太带来的11件字画、青铜器、瓷器,专家鉴定发现,11件“宝贝”都是新仿品。当专家如实相告时,老太太抱着“宝贝”,身体剧烈颤抖。工作人员急忙上前开导她,并将她送回家。
昨日,记者见到这位老太太时,老人精神萎靡。据她介绍,她是某中学的退休历史老师,“我以为自己当过历史老师,对文物有所了解,没想到一辈子积攒下的钱买的全是假的”。
巩义文物局文物科科长王保仁提醒广大文物爱好者,进入古董市场,一定要多学些文物鉴定知识,收藏文物一定要擦亮眼睛,以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