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5版:城市故事
3  4  
PDF 版
公交车,载满希望驶来……
郑州公交之乘车的那些事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公交车,载满希望驶来……

中原网  日期: 2007-09-26  来源: 郑州晚报  
公交车,载满希望驶来……

郑州以前的电车

  郑州公交之难忘故事

  那时的公交车是“爱美女子”的专利

  讲述人 张国源 65岁 郑州国棉一厂退休工人

  1

  1956年秋,我16岁参加工作到郑州。那时郑州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但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都是昂扬向上的。

  考虑到厂里年轻人多,文化生活匮乏,厂工会每个礼拜天都给全厂职工包一场电影。那时西郊还比较荒凉,没有电影院,看电影经常要到市中心的二七纪念堂。

  从漯河的小县城来到繁华的省会,我和几个小老乡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和好奇,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每周一次的电影,更让我们兴奋。每到周日,我们几个便早早起床,精心洗漱,换上干净衣服,像参加什么重大集会似的兴高采烈地向市里出发。

  虽然那时候已经有了公共汽车,可是我们从来不坐。到底是为了省那两角钱车费,还是为了饱览蒸蒸日上的城市建设,我已经记不起来了,但记得很清楚的是走在马路上的那种神气。

  不光是我们这批新工人,就连比我们进厂早的“元老”们也喜欢安步当车。只有那些姑娘,走路时间长了怕腿疼,才坐公交车。

  驴车曾盛行在郑州城

  讲述人楚大爷 70岁 郑州国棉四厂退休工人

  我来郑州那会儿路还没有修得这么好,也没有通公交车。

  往二七纪念堂去的路上,大多同志都是昂首阔步,可有的同志不擅长走远路,自行车也还算是奢侈品,年轻人有的并不多,于是就有人在路上拦附近农民的驴车坐,慢慢的,近郊的一些农民,便开始牵着自家的毛驴等在路上,专门出租拉客,也算是一种“畜力出租车”吧。

  你别说,他们生意还挺好,价格便宜不说,毛驴也听话,许多女同志都坐上有人牵引的小毛驴,前往灯塔(老郑州人对二七纪念塔的称呼)。而厂里那些从南方来支援内地建设的姑娘们更是兴奋,她们从没骑过驴,有的连见都没见过,所以为了图个新鲜也非要坐驴。于是,每到周末,就出现“浩浩荡荡”的驴队。那些骑在驴上的女工们就像电影里演的“小媳妇回娘家”,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虽然这种场面我们再也不可能亲眼见到,但往日的情景在我们那代人眼中却历历在目。

  自从通了公交车,她们就不再骑驴了,毕竟她们是“新新女工”,而骑驴太土气,所以没了客源的“驴的”很快就不见了踪影。后来我看张艺谋的《红高粱》,看到巩俐骑着小毛驴回门的镜头,联想起女工们骑驴看电影的景象,还忍不住想笑。

  我在这里找到了精神归宿

  讲述人王悦 26岁,郑州公交总公司电车公司车长

  2003年我大学毕业,和其他同学一样,开始了找工作、换工作、不断尝试新行业的旅程。我做过很多种工作,不知为什么,没有一个能拴住我的心,直到2005年7月,看到公交公司的招聘启事。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自己想做什么。我非常喜欢车,如果能做一名车长,载着那么多人游历在城市里,感觉应该非常不错吧。

  报名,文化考试、体检,培训,一路绿灯。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非常稳定,收入也不差。这份工作改变了我的急脾气。

  最令我难忘的是半个月前公司组织的那次拓展培训。当我们在做“信任被摔”的项目时,总公司的巴总也来了,当他直挺挺地倒下来的时候,我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什么叫集体,什么叫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这种感悟让我的心灵瞬间成长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