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郑州故事沙龙
3  4  
PDF 版
黄土里长出的梆子腔
氍毹上的风景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氍毹上的风景
中原戏曲现状的思考
中原网  日期: 2007-11-07  来源: 郑州晚报  
  电影、电视、网络等带给人们的冲击太大了,最主要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听戏只要有青年观众,戏就会有生机。没有青年观众的豫剧就会慢慢报废了。

  豫剧的现状令人深思,也许真的过个几十年会消失,后人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了。现在的豫剧讲究的是“高雅化”。越来越讲究,越来越复杂。包装太好,功力太少。戏剧的灯光设备等都达到了高水平,但是进剧场看戏的观众很少,而且票价不菲,专家看,领导干部看,公务员这个阶层看。

  现在的戏曲面对的不是一般观众,但豫剧本身就是在乡土中产生的。不灭亡的戏剧,不是现在讲排场的豫剧,而是过去有老百姓口味的老豫剧。

  中原戏曲的复苏与振兴

  孟华:包装后的豫剧如何回归

  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文化信仰都存在多元化的趋向,所以培养多数人对戏曲的感觉,让人们乐意走进戏院,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时机。期待红氍毹上出现一番别样的景致,祝愿戏曲的明天更加辉煌。

  红氍毹上上演的各种戏曲故事早已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听戏成了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但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戏曲受到了很大冲击,戏曲风景的渐去渐远除受外界影响以外,其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

  荆桦:豫剧再次站起来的历程

  拿成本高来说,以前只要有12个左右的演员包车去演出就可以,至多两辆车,而现在包一场戏,光拉幕布就两三辆车。而且现在河南的豫剧团生存挺困难,剧团日子好过的占少数,不好过的占大多数。最好的就是省剧团,地市剧团稍次,县剧团就是风雨飘摇、名存实亡了。豫剧想要有个好的前景,必须改变现状。现在的生存状态有五个重要因素:一是缺少精品剧团。二是缺少名演员。省会名演员相对集中,越往下就越不行。要培养明星演员,没有明星演员的剧团永远发展不了,要想发展,没有知名度是不行的。三是创新不够。年轻演员吃老演员现成的饭,没有自己的代表作。四是领导需要有超前眼光。领导要懂行,申凤梅当初在的那个剧团,成活率可是100%啊。五就是政策扶持,豫剧是种文化,要有政策扶持,要投入财力,支持戏剧的发展与创新。

  现在豫剧慢慢成了困难户。一般在家看电视的人都不会去剧院看。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1.媒体影响;2.戏剧不能与时俱进;3.耗费成本太高。

  怎么使中原戏曲得到发展与复兴呢?杨光说,戏曲自身应改革,同时不能忽视外力的作用。2006年十一黄金周,于丹女士在《百家讲坛》讲解《论语》,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也使得《百家讲坛》的收视率节节攀升;而今年的十一黄金周,于丹女士又在马东先生主持的《文化访谈》栏目谈说昆曲,据说也使这一节目的收视率大增,很多人由认识昆曲、了解昆曲到喜欢上昆曲。再说说咱河南电视台《梨园春》,至今已走过十个春秋,依然风采如旧,常常出现台上演员唱得如痴如醉、激情澎湃,台下观众掌声雷动、热血沸腾的场面。《梨园春》当之无愧成了河南电视台的金牌栏目,它的运作模式也影响到了其他电视戏曲频道。是戏成就了《梨园春》,《梨园春》又让更多的人走进了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

  这两件事让我们受到的启发是:借助现代化的传媒手段是传播与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之一,尤其是受众广泛的电视,更应成为我们宣传的平台。所以对戏曲的推动,应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如果一些传统经典剧目时不时能进入大众视野,一些优秀的戏曲演员能成为大众的偶像,那么,戏曲复兴的步伐会大大加快。

  观众的参与也很重要,这是《梨园春》的成功经验,戏曲诞生于民间,是一种很质朴的艺术,而今许多剧团不再高高在上,能主动到农村寻找市场,不能不说是振兴戏曲的手段之一。戏曲只有走进民间,真正与观众接触,才能赢得广泛的市场。

  戏曲要想发扬光大,要不断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符合大众欣赏与审美趣味的经典作品。豫剧这几年在这方面做得还不错,对传统剧目的改编,如《程婴救孤》、《清风亭上》等都深受观众的喜爱。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剧目受到好评,如《倒霉大叔的婚事》、《村官李天成》等,许多经典段落家喻户晓,很多人还能哼唱。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