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吴军
元朝时,李行道(或李行甫,名潜夫)写了一出杂剧《灰阑记》,这是我国戏曲史上非常优秀的一部公案剧,它的故事就发生在宋朝的郑州。
妓女张海棠嫁给郑州的马均卿员外为妾,生下了孩子寿郎。马员外的大浑家却与赵令史勾搭成奸,二人密谋下毒谋害马员外,然后嫁祸于张海棠,并准备“混赖家产,强夺寿郎”。于是,马大浑家和赵令史贿赂当时的郑州太守苏顺。苏顺昏庸贪财,草菅人命,将张海棠屈打成招。张海棠在被押解的路上和开封府公差巧遇,所以,此案又经开封府尹包拯重审。
为了弄清究竟谁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包拯命人在庭阶下画上灰阑干,将孩子放在里面,然后让张海棠和马大浑家两人争夺,并说,谁若是把孩子拽出来,谁就是生母。张海棠心怀母爱,不忍心用力去拽自己的亲生骨肉,而马大浑家却把孩子用力扯了出来。包拯一看,真相大白,他当即判定张海棠为寿郎生身之母,并最终为她平反昭雪。
《灰阑记》的构思非常别致,包拯根据母亲爱子的心情巧设灰阑干,借此来辨明案件真相。《灰阑记》问世以后,就引起了国外广泛关注,被多次翻译,甚至改编。1832年,法国的朱利安(中国名字叫“儒莲”)翻译了《灰阑记》。1866年,德国的克莱因在他译著的《戏剧史》中对《灰阑记》也作了介绍和评论。1925年,克拉本德在柏林也出版了《灰阑记》的全译本。在英国,1925年詹姆斯·拉弗根据德文改编本转译了《灰阑记》。另外,欧洲还有多种译本和译介的文字。其中,德国著名的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于1944~1945年根据《灰阑记》改编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影响最广泛,只是故事的结局作了修改,孩子不是判给生母,而是判给了抚养他的女佣人。布莱希特在《高加索灰阑记》中明确告诉读者,故事来自于“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它叫《灰阑记》,来自中国”。
《中国文学大词典》中“包待制智勘灰阑记”条文中写道:“此剧与《圣经》中的所罗门王以剑判儿案有类似之处,因此颇受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的欣赏,于1832年就有法文译本。现代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是受其影响而出新之作。”《灰阑记》发生在宋朝时的郑州,是不争的事实。通过《灰阑记》,早就使郑州这个古老的文化都市名传海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