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普通钢锯独创出“锯琴”绝活,如今,82岁老人的这门手艺在上街区文化馆的帮助下,被推荐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步已经得到确认。老人有一个心愿:把这门学问传承下去。 晚报记者 王战龙 通讯员 穆文涛 段晓君 文/图
24岁独创“锯琴”相伴人生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你能相信,这悠扬的音乐是用普通钢锯演奏出来的吗?这就是上街区峡窝镇武庄村西柏社村王鸿业老人的绝活。
老人上学时就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早年从事地下党工作,后来由于身体原因与组织失去联系。24岁那年,老人见到修果树用的锯,上窄下宽,这与音乐上狭窄发高音,下宽发低音比较巧合,就找来拉二胡的“弓子”试探摸索着创造了这门学问。
老人称他这门手艺为“锯琴”,58年来这门手艺一直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今年82岁高龄的老人,眼不花、耳不聋,隔三差五还用自己的手艺参加村、镇里举行的群众文化活动。
老人想把这门学问传递下去
记者昨天在王鸿业老人家中采访时,碰巧上街区文化馆负责同志来报喜,原来老人的这门手艺被推荐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步已经得到确认。
看着多年自己钻研的这门业务获得社会的承认,王鸿业老人说出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想收几个自己的徒弟,把这项技艺教授给他们。由于有这样的想法,现在老人每次演奏时,都会要求孩子们坐在他身边。
老人告诉记者,时下一些年轻人迷恋网络,在网络上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他想用他这门手艺,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用音乐感化他们。老人留下了他的电话:0371-6891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