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3  4  
PDF 版
领导的话并非都是“指示”
手机漫游费为何不“与国际接轨”
为6岁孩子写什么简历!
瞭望新闻周刊 要价格干预 也要价格预警
改行政级别,更要改分配机制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领导的话并非都是“指示”

中原网  日期: 2008-01-22  来源: 郑州晚报  
  社评

  媒体观点

  近些天,全国各地召开“两会”,不断有精彩发言通过媒体曝出。近日就从媒体上看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掏心窝子的几句话,这些话是他在近日参加政协第十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说出的。他说:“要让领导同志讲真话……就必须允许他讲不准确的话,或者是允许他讲错话!”还说:“领导同志也不是圣人,作为领导同志讲话,既然要允许讲不准确的话或者是错误的话……有感而发的发言就不是指示。那些在大会上照稿讲的发言才是指示,因为那是认真研究过的话。”

  “有感而发”,也就是兴之所至,而兴之所至说出的话当然不应算做“指示”——只有“认真研究过的话”才是指示。听起来,这些话也都是大实话,很平常,但它出自一位高官之口,就有着不平常的意义。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小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都有领导,而领导不免也都要讲话。可多年来我们保留着一个传统意识,不管什么人,只要一做了领导,再讲话,就成了“指示”。这样一来,虽然有不少领导仍然喜欢讲话,但也有些明智的官员不肯讲话,甚至害怕讲话。他知道自己与台下的人相同,并非圣人,他的知识甚至不如台下有些听众,因此他的讲话未必能说得“头头是道”,更别说还要把他的讲话当做“指示”了。因此,如果硬要他讲,他也就只能讲套话、讲空话,讲“照本宣科”的话,而这些被称做“指示”的讲话,其实于实际工作并无多大意义;我们也常常能听到一些参加会议的人在会后抱怨,对这种“讲话”很反感。至于媒体在会场里不时捕捉到“打瞌睡”的尴尬场面,怕也有这个缘故。

  既然我们要求领导要讲真话,就要允许领导在讲真话时有可能讲出错话,也就不应该把领导那些因是“有感而发”也就未必正确的话看做“指示”。这并非对领导不尊,而恰恰是对领导的爱护。试想,如果把领导“有感而发”也当做“指示”,并真的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很有可能非但不能“指导工作”,反而会贻误工作,甚至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失。过去几十年,这方面的“教训”实在不少,只因我们都太健忘了。当然,若是追根究底,出现这种情形,应该说与一些官员对下面的人把他平时所说的话都当做“指示”听之任之也有很大关系。此外,还因为我们有些地方其实并没有认真实行“领导负责制”,不然,若是根据“指示”出了错,“指示”者就要“负领导责任”,有些人也就不会把自己的“有感而发”算做“指示”了。

  老革命家陈云在世时曾说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位领导若真的想改变下面的人把自己的“有感而发”也当做“指示”,就不要把自己弄得“高高在上”,更不要以为只要自己在下属面前一开口,那些话就一定都是“指示”。只要领导们打心眼里是这么想的,又让下面的人也有这种感觉,那么,下属就一定能分得清领导什么时候的讲话是“指示”,什么时候说出的话也和下属平时所言相同——说过即随风而散。

  对领导而言,最应该提醒的是:人天性追求自由,奴性并非天生的;换而言之,没有哪一个人天生喜欢把别人的话看做“指示”,不管这个人是谁。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