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档案二
这件越窑青釉四系刻花背壶,1985年出土于三门峡市粮食局第二面粉厂工地张弘庆墓中。口径4.7、底径9.4、高21厘体。整体造型呈上扁下圆。呈盅形椭圆形小口,上有伞状盖,盖顶横印有花纹。细颈较短,扁圆腹,弧肩起凸棱,作皮囊缝合状。浅圈足腹对称四系,器腹两侧分别刻划有内外两组用不规则椭圆形间隔的花草纹。通体饰淡青色釉。该器造型别致,釉色莹润,花纹精致。同出还有一件瓷碟,大口浅盘,斜壁,平底微内凹,淡青色釉。该壶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并出土有墓志,时代确切,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对研究唐代越窑瓷器发展、断代和制作工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古人向来钟爱瓷器,越窑青瓷备受宠爱千年之久。越窑是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因为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得以此名。这个时期是越窑发展鼎盛时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所谓的“秘色”瓷,所以越窑也称“秘色窑”, 更受到人们的关注。
该器造型典雅,风格别致,在国内极为少见,反映了当时越窑也可能为北方和西域商人生产产品,或越窑外销瓷通过丝绸之路,又内流内地。墓主人张弘庆并不是高官显贵,但仍然以此随葬,也反应了越窑器在当时的影响力及生产量。根据墓葬中出土的一枚“乾元重宝”钱币(这种钱始铸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来看,其下葬时间不应早于公元7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