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招考公务员,“打招呼”何以体现公正
为市民提供公共泊位也是改善民生
8
我们可以为高考做得更多
上海证券报
政府廉价房
为何能够压低房价
进城就忘娘理当为人不齿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进城就忘娘理当为人不齿

  民情民意

  □肖光

  刘阿婆年轻时靠上山背柴供儿子读完大学,可之后的20多年时间,儿子却只回了两次老家。现在刘阿婆身患重病,向儿子要钱医治,儿子拿了1500元钱后,说钱要从以后的生活费里抵扣,之后便再也不接来自老家的电话,也没有回乡下看望老母亲。儿子还叫病重的母亲“去死”。这名姓陈的不孝子,目前是广州一所大学的讲师。(6月3日《新快报》)

  我深为这位大学老师感到羞愧。陈老师的所作所为,不仅愧为人师,而且愧为人子。跳出了“农门”,怎么能够连人性也出卖了呢?

  对母亲不孝,陈老师似乎有自己的理由:“跟妈妈的感情,爱也说不上。她不爱我,不把我当儿子。而我还是尽着做儿子的职责,在经济上帮助她。”他说这话是指2006年,70多岁的刘阿婆因为得不到儿子的养老费用,把儿子告上法庭,之后才每月从儿子那里拿到400元的生活费。在法律强制下才尽做儿子的责任,亏这位大学教师还说得出口。

  让我们看看陈老师口中的妈妈当年是如何“不爱我,不把我当儿子”的。刘阿婆家当年很困难,因为交不起学费,3个孩子,她让两个小些的只上初中就下学了,竭尽全力来保障大儿子读书,为了供大儿子高中复读和上大学,刘阿婆把准备盖房子的钱也拿了出来。陈老师说这样的母亲“不把我当儿子”,还有良心吗?

  我们知道,一些农村青年把上大学看成了自己“跳农门”的途径,借此来改变身份,变身为“城里人”。这也是千千万万农民家长的心愿。在城乡差别越来越大的今天,有这些想法也属人之常情。可有些人大学毕业后,甚至从上大学开始,就想摆脱自己贫穷的出身,有意疏远自己的家乡,有的还疏远了自己在农村的父母。这种行为,理当为人不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