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媒体联播
让审计与救灾同行
容不得借公共资源坐收渔利
丢车之痛
不能再靠“专项整治”
最佳医改方案应充分体现民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让审计与救灾同行

  □李红军

  老百姓捐出的善款以及政府部门划拨的救灾、重建款项究竟会不会出问题?审计署的一组数据或许能给公众信心:截至目前,共有近万名审计人员正在对18个中央级单位、240多个省级单位、370多个地市级单位、2500多个县级单位进行审计,审计覆盖了重点地区和主要环节。这也是我国审计部门第一次对突发事件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参见6月18日《中国青年报》 )

  自从汶川发生8级地震后,牵动了社会各界的心,大家纷纷伸出援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演绎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间大爱。截至6月16日,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57.32亿元。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最近一期的调查数据显示,95%的被访者声称以各种方式援助过汶川大地震灾区,然而,被调查者中有六成的人担心善款被挪用,五成的人希望能公开善款的用途。对于公众的这种担心,笔者以为绝非多余,从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来看,善款善用还是出了一些问题,尽管问题不大,还是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这次大地震后,审计部门体现了一种“兵贵神速”,据悉,地震发生后3天,审计署就派出3个督导组到达灾区,对救灾物资的审计进行督察。很快,又组织审计人员首批进驻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民政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等6个中央部门。许多地方审计机关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就介入到了救灾款物的审计当中。在四川什坊,审计部门几乎是与当地民政部门在一起办公的,他们一边利用自己的审计专长参与救灾资金、物资流转程序和规章的制订,一边开展审计监督。审计部门这种“与震灾同行”的做法值得人们期待。

  社会各界献出爱心后,款物能否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每一笔款项是否真正用于抗震救灾,对灾区的干部是一个考验。当然,审计部门介入抗震救灾,这只是个开始,据悉,整个灾后重建约需要8年的时间,公众真诚地希望,在这8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审计部门要与灾后重建“如影随形”,要做好一种打“持久战”的准备。救援告一段落后,灾后重建才是“重头戏”,这方面,审计部门应该有更多的责任担当。可以说,把好审计关,也是对灾区人民的一种支援。公众期待着审计部门有更大的作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