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酒问文明
应对“核危机”
专业给人安全感
应积极帮助考生做好专业选择
孤岛不孤,灾区群众感谢信息守护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20分钟开通卫星车,郑州移动为色尔古乡送来了信号
孤岛不孤,灾区群众感谢信息守护者

  晚报独家连载郑州移动通信保障分队战地日记

  4

  从5月21日出发赶赴地震灾区,郑州移动派出全省唯一的一辆卫星应急通信车已经穿越地震核心灾区,开进至黑水县色尔古乡。而在当时,在颠簸和山体滑坡之中赶路的解星垣和他的同事们并不知道,他们已经成为在灾区行程最远的应急通信保障分队。色尔古乡的龙副乡长说,这支小分队被当地各族群众称为信息生命线的守护者。

  晚报记者 祁京

  5月

  26日(下)

  “唯一能听懂的话就是谢谢”

  解星垣日记:越来越多的人拥向我们的应急车,他们大多是因通信无法联系到亲人的少数民族同胞,希望能用我们的电话给汶川等受灾地区的家人通电话。一位藏族老人在接通汶川地区亲人的电话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而当听说家中的所有财物全部被埋在废墟中时,又不禁忧愁起来,泪水顺着下巴淌满了衣襟。一时间各种听不懂的藏语、羌族话充满了应急车的周围;然而最后总是有一句能够听懂的、向我们表达的话,那就是:“谢谢!”

  在灾区,解星垣他们时刻能感受到受灾群众对信息沟通的渴望:“我在调试卫星车的时候,旁边有个老奶奶不断打量我,最后她鼓足勇气找着我,从兜里翻出一个纸烟盒,上面写着2个电话号码和4个名字。在接通电话的时候,那个老奶奶抽泣中跟家人说:“地震了,家里房子都垮了。”解星垣说,这样的场景,让他们更加感觉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由于当地水电站供电电压不稳,4人应急保障小组只能用24小时轮流值班的方法,时刻保护着卫星应急通信车,“我最远的距离不敢走出离车60米,吃饭都得在车上。”解星垣说。这看似平常的工作,对于刚刚经历了1000公里颠簸和滑坡的小分队队员来说,则是一件最需要意志力的事情。

  “平时到我们这里就很艰难,现在能来到我们这儿,路上的危险和艰苦就不必说了,他们受委屈了。”色尔古乡的龙副乡长说起郑州移动的小分队,至今仍很激动,“没想到他们从河南那么远的地方到我们这里来,太感谢他们了。”龙副乡长说,色尔古乡的各族群众至今还在挂念着郑州移动的队员们,“我们这里的老人说,他们就是生命的守护者。”

  “20分钟我们就开通了卫星车”

  解星垣日记:黑水县色尔古乡是一个完全没有信号的地方。卫星车载基站架起来后,也就是有信号的那一刻,我是最激动的,六天的付出今天终于见到了结果,我们成功了!我们为灾区提供通信服务的使命实现了。围在卫星车周围等待的人投来感激的目光,我知道他们同样高兴。

  色尔古乡政府的门口已经挤满了当地各族群众,他们先是好奇,继而都长时间地保持同一个动作,大多数人的手放在胸前,手里紧握的手机已经被汗水打湿。14天的通信中断,让所有人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解星垣和他的同事身上。

  “有信号,通了!”和“亚卫一号”卫星成功接通的一瞬间,解星垣压抑已久的嗓门里发出了近似变声的声音,而就在同一时刻,先前握着手机等待的人们,马上把手机放在脸前,用四川话、河南话、藏语、羌语等多种语言,向外界发出平安的消息。

  “可惜我当时太激动了,忘记把这个感人的画面照下来了。”爱好摄影的解星垣有些遗憾地说道,“郝哥一把就把车和卫星对上了,整个架机过程不过20分钟,这是我工作多年以来的一个奇迹,也是整个集团公司调试速度最快的一辆卫星车。”

  对于郑州移动的队员来说,这样奇迹般的速度已经不是第一次,就在几天前的成都,代表河南的郑州移动卫星车成为五省通信车里第一个调通的,为河南人争了光,“我们这次在灾区能够快速进行通信保障,与公司平时对技术的严格要求分不开,平时多练了,关键时刻才能用得上。”解星垣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