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9版:2008奥运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女垒少不了“燕妈妈”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女垒少不了“燕妈妈”
王晓燕:曾两次退役,三朝元老难舍垒球

  “燕妈妈”曾经是年轻的中国女垒姑娘们对现在38岁的一垒手王晓燕的昵称,对于一位11岁孩子的母亲、三届国家队的元老,这一称呼里不仅包含了亲昵,更有着深深的敬意。虽然曾经错过亚特兰大和悉尼奥运会,但是当年34岁已是妈妈的她仍然竭尽全力站在了雅典奥运会赛场。王晓燕回想起当时参加雅典奥运会的情形,她说她无怨无悔。晚报记者 董洪刚

  “燕妈妈”之一垒

  因为孩子,错过亚特兰大

  王晓燕出生在篮球世家,她最早也在练篮球,“我当时并不喜欢打篮球,打球就是为了上一个好学校。”上初中后,经常看省垒球队训练,她觉得就像玩游戏一样,从此就喜欢上了垒球运动。1984年进入了省队,王晓燕在1988年第一次入选国家队,国家女垒的3次奥运预选赛她都参加了,但她却从未踏上过奥运会比赛的场地。长时间的比赛训练,王晓燕的身体多处存在伤病。全国七运会之后,饱受伤病困扰的王晓燕离开了垒球队,成了当时河南省体委的一名普通会计,过上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随后王晓燕结婚生子,“燕妈妈”无缘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燕妈妈”之二垒

  因为压力,错过悉尼奥运会

  1997年,省队召回王晓燕征战全国八运会,热爱垒球的王晓燕忍受着伤病毅然回到了队中。一年后,王晓燕再次穿上了国家队战袍。1998年的世锦赛上,重新回到国家队的王晓燕关键时刻的一个触击球帮助队友得分,帮助中国女垒争得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入场券。作为队里的妈妈球员,王晓燕要克服思子之情,也要克服恢复训练的压力。“我第二次回国家队时,孩子只有11个月大,当时我也舍不得,但为了自己喜爱的垒球,我还是回去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王晓燕动情地说。世锦赛后王晓燕萌生退意,与悉尼奥运会无缘。

  “燕妈妈”之三垒

  因为执著,终于相约雅典

  2003年在日本征战女垒世界杯的王晓燕遭遇了最严重的伤病,一个意外动作导致王晓燕的髋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和髋关节的炎症每天都在折磨着她,尤其是髋关节。有专家对王晓燕左髋关节的伤势初步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初期,这意味着王晓燕将不得不告别她的运动生涯,否则她将付出终生残疾甚至截肢的代价。听到这个消息,王晓燕的第一反应是这届奥运会自己还能否参加。领导都劝王晓燕以身体为重,但她在训练中仍如往常一样刻苦努力,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残疾了我也不后悔。带着对奥运梦想的追逐,带着对垒球运动的热爱,34岁的王晓燕终于克服了伤病的折磨,站在了雅典奥运会赛场,那一届奥运会,王晓燕和队友最终夺得了第四名。

  “燕妈妈”之本垒

  因为热情,她离不开垒球

  全国十运会后,王晓燕离开了垒球场。第二次退役的王晓燕成了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竞训处的一位管理者。在郑大体院竞训处,王晓燕要接触很多与办公室有关的电脑操作。“电脑我以前接触得不多,所以要从头学,虽然难度挺大,但凡事都怕认真不是?”

  虽离开了垒球赛场,但王晓燕对垒球的热情没变。平时她还会和以前省队的老队友们打打慢垒球。在与记者谈到是否还想参加北京奥运时,王晓燕爽朗地笑了:“我也想啊,不过真要是那样,我恐怕都成‘燕奶奶’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