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独家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都市
生活
悬疑
推理
人物
传记
家教
课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物
传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郎朗 著

人物

传记

郎朗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青年钢琴家,郎朗对于“竞争”、“赢”、“第一”、“梦想”、“牺牲”、“坚持”等理念在他成功路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作了坦率的陈述,这种对于成功的热切渴望与破釜沉舟的追求,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极具启示性和参照性。

父亲不知疲倦地四处筹钱为我准备旅费

我的失望很快就被参加下一场比赛的兴奋感所淹没。比赛会在德国举行。在我生命的头一遭,我将要踏上诞生过贝多芬、巴赫和勃拉姆斯的神奇的土地。

那是1994年的夏天,我刚12岁。我觉得好像做梦一样。德国对我来说太陌生,太奇妙了。我感到自己离中国有十万八千里远,就像是在一个不同的星球上,每样东西看上去、闻起来都那么新鲜,那么美妙。

我在北京的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上失利后,情绪很低落。但是评委对我的评价很高,让我颇受鼓舞。二叔又不失时机地为我鼓气。他对我说:“郎朗,你想想看你过去六个月取得的成绩。这一次比赛,尽管参赛的学生比你大很多,你还是表现得很出色。六个月前没人知道郎朗是谁,如今他们都知道你。”

他说的确实不错,但我前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还没有在国际比赛中获胜,而那是父亲下一个目标。当他跟我提到即将在德国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的时候,他那样子信心十足,把我本来有的顾虑也都打消了。

因为我在北京的那场比赛中没进入前四名,我无法得到国家公费资助去德国参加比赛。父亲不知疲倦地四处筹钱为我准备旅费。他跟妈妈还有我们家的很多亲戚开了口,对他们斩钉截铁地说,只要能到德国,我就一定能在比赛上拿第一名。在父亲看来,在中国以外的比赛中拿第一名能够改变一切。它能让我更上一层楼,从此走向更光明的前程。

父亲母亲花了好几个星期才筹到必需的五万块钱,三万块是从亲戚那儿借的,还有两万块是从银行贷的。五万块钱里包括赵教授的旅行费用。父亲觉得如果我的老师跟我一起到德国,在准备比赛的时候继续指导我,我获胜的机会会大一些。这么多人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输。一想到去欧洲,我就劲头十足,除了练琴,我什么都不想干。

我们动身前的一个星期,一位有名的女钢琴老师在北京为我们开了个欢送会。我把这看成是她为我投的信任票。所有一向支持我的人,包括父亲、二叔、张老师和赵教授,都来参加了。

这位老师说:“我很高兴你到德国去参赛。我知道你的表现会很出色,不过你可别指望拿第一名。”

她的话像尖刀一样刺穿了我的心。我问道:“为什么我拿不了第一名?”在我心中,我如今已是所向无敌。她说:“郎朗,没人告诉你你的竞争对手都是谁吗?”“没有。”“文和清。”

文和清都大我三岁。比起在最近一次比赛上击败我的翟、明和红,他们两人的水平又高了一大截。在全中国他们都可以说是最好的钢琴学生。老师说:“政府出钱让文和清代表中国参加这次比赛。他们都是经过考验,屡次获奖的选手。”

那天晚上,从欢送会上回来,我无法入睡。我对父亲说:“你没告诉我文和清也要去德国参赛。”他说:“他们去是件好事。”“你怎么能说那是好事?”“郎朗,你迟早要面对他们,早点和他们交上手比晚点好。在德国,评委们不认识文和清,也弄不清楚谁是公派的,谁是自费的。他们没有事先的期望,他们只会凭参赛人的才能打分。”

文和清会弹的保留曲目多得惊人,其中包括李斯特和韦伯难度极高的曲子,更不用提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2216 2008-08-05 00:00:00 二 人物<BR/>传记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