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8版:中国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BLOG
失败者那深情一吻
规矩面前,就该童叟无欺
有的人,不应该被遗忘
说科比,科比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有的人,不应该被遗忘

■肖复兴(著名作家)

在最需要他们才华的时候,他们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才华,还要承受那个时代对他们的一切不公正的待遇,他们是在戴着枷锁跳舞啊

体育是一项吃青春饭的运动,奥运会的比赛,更是容易追逐青春光鲜的影子,而毫不留情地将一些人随时过境迁而遗忘。

对于栾菊杰,是一个特殊。就是她,在30年前的1978年,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带伤赢得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的亚军,又是她在洛杉矶奥运会摘取了女子花剑的金牌。

昨天,她出场两次,一次赢,一次输。其实,人们的心里并不怎么关心她的胜负。都已经50岁的年龄了,对阵花样年华一脸英气逼人的年轻剑手,能赢到哪儿去?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她的出场就是不同凡响的胜利。虽然止步于16强,人们照样给予她热烈的掌声。与其说人们是在看她的比赛,不如说是在看一段回放的时光,那时光雕刻着一代人逝去的青春记忆和情感。

我们应该记住她。但有的人也不应该忘记,比如栾菊杰当初的教练。现在,几乎没有人提及他,年轻一代对他更是陌生得犹如恍然隔世。但是,坦率地讲,没有他,就没有栾菊杰,或者说栾菊杰只能是家住南京莫愁湖畔的一个普通的女孩,而不会有当年的声名鹊起,和今天人们对她的深情记忆。

他叫文国刚。1975年,37岁的文国刚和17岁的栾菊杰同时来到江苏省击剑队。有意思的是,栾菊杰是正式调进,文国刚却因家庭出身问题只是“借用”。那个时代,档案袋里一张家庭出身的纸,足可以压死人。1977年初,文国刚开始正式接手训练栾菊杰。是他改变了栾菊杰的握剑方法,解决了栾菊杰重心不稳、剑锋下塌和爆发力不足、方向不准的致命弱点。

文国刚,这位我国第一代剑客,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第一个男子花剑的全国冠军,命运多蹇,多年为中国击剑事业奔波,多年只是编外的临时工,他培养出来的栾菊杰出国比赛了,他却止步于送行的机场,在国内遥控弟子的比赛。在中外体育史上,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了。了解这一点,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够了解中国体育发展到今天曾经有过何等的艰难;也才能够理解文国刚这样一代体育人的可贵和我们不应该忘记他的理由。在最需要他们才华的时候,他们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才华,还要承受那个时代对他们的一切不公正的待遇,他们是在戴着枷锁跳舞啊。而在体育产业化,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可以挣钱的时候,他们却已经迅速苍老,成为明日黄花,成为一帧帧老照片,只有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翻开尘埋网封的相册。

文国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调到北京,担任国家击剑队的总教练,现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肖天是当时击剑队的领队。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文国刚事业最辉煌的时期。如今,人们还记住栾菊杰,就不应该忘记栾菊杰的师傅。50岁的栾菊杰的奥运梦终于梦想成真,她更不该忘记70岁的文国刚,不知道此次归国她见到没有见到文国刚。也许,比赛结束了,她有时间了,会带着一家人看望一下她的师傅。

当年,同在五环旗下,他们曾经拥有共同的梦。如今,同在北京城,心近路就不会远——这后一句话,是当年文国刚对我说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3625 2008-08-12 00:00:00 二 有的人,不应该被遗忘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