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战士倒下了,枪还在
魏巍走了,“真性情”不朽
真性情的道德文章仍需“魏巍”长存
仍需再问“谁是最可爱的人”
给助学贷款加个“安全补丁”
媒体联播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给助学贷款加个“安全补丁”

□东方言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25日说,我国在试点基础上,正在大力推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据介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根据2006年出台的《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各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在自主办理助学贷款中,对高等学校的在读学生发放的一直是无担保(信用)助学贷款。“无担保”助学贷款,在极大惠及了贫困家庭和贫困学子的同时,也带来了已经在现实中呈现出来的问题——逾期不还,使助学贷款成为令社会尴尬的“高风险”贷款。

近两年来,我们看到了太多的这样令人心酸的关于助学贷款到期不还的“新闻”。

就学生而言,难以及时还贷,大多确实是因为家庭困难、就业难或是收入低。贫穷不是罪过,但无论是公示还是诉诸法律,都使他们的尊严仅仅因为贫困而受到了伤害;对银行来说,贷款没有如期收回,损害了银行的利益。进一步说,社会也受到了伤害。因为,沉淀的助学贷款太多会影响周转,这可能会使更多的贫困学子难以及时享受到国家的这一助学政策。同时也不利于信用社会建设。

由此看来,要让助学贷款发挥正面效应,减少直至规避负面效应,关键还是要在制度设计上给信用助学贷款加上一个“安全补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目前来说,就是一个好办法。将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列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一方面可以使助学贷款的贷款人不至于“不知所踪”,另一方面也使得助学贷款的还款保险率大大提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给助学贷款加上一份“保险”,也是在制度层面上保障了贫困学生的尊严。这对于刚刚进入社会的学生们来说,更为重要。 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08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9271 2008-08-27 00:00:00 三 给助学贷款加个“安全补丁”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