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北京残奥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胳膊一样可以“跑”
巴士再现 小贝缺席
情牵残奥
志愿者精神
“做志愿事业的种子”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志愿者精神

残奥会中,涌现出很多志愿者的故事,他们有的是学生,有的是普通市民,有的还是残疾人。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高度评价:“在中国,我遇到了最出色的志愿者。”

志愿者服务,其实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折射出公民社会责任的意识。据悉,北京残奥会,一共有44000名赛会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没有收入回报,他们的伙食、交通补贴,非常微薄,每天不足百元。志愿者精神,其实就是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

近年来,我国志愿者队伍,逐年在增加。在一些高校,还成立了志愿者协会。今年,在一些重大事件和活动中,志愿者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在汶川地震中,很多年轻人自发赴灾区当志愿者,从汶川到北京残奥会,中国年青一代志愿者,已形成了一股特殊的力量。

常听人评价当今的80后、90后:有天赋,有能力,有思想,有闯劲,唯独缺少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因为从小在家中,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服务惯了,个性自我,很少懂得关心他人。担任志愿者,可以促使他们改变,帮助他们成长。志愿精神,强调的就是无私付出,而不是一味索取,年轻志愿者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自己也经受了锻炼,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在很多国家,志愿者服务已形成一种长期机制。大到奥运会,小到社区服务,都能见到志愿者的身影。这次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者的风采,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个很好的起步,也是一次发展的契机。弘扬志愿精神,完善志愿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 小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598 2008-09-13 00:00:00 六 志愿者精神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