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中,江苏高考方案经历了4次变化,用了5个方案,每一次变动,对老师们都是一种“考验”。这样频繁的变动,让他们感觉有些无所适从。而这样的变动频率,在全国也是极其罕见的。
更让老师们揪心的是,今年高考方案遭到这么多的非议,明年的方案肯定又有新变化。
1999年高考模式为3+2,这个方案从1994年延续至1999年,分文理科,文科生考政治、历史,理科生考物理、化学;2000年、2001年实行“3+小综合”,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卷;2002年实行“3+大综合”,保留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另外两门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课中自选;2003年、2007年实行“3+1+1”,2008年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每次新方案出来,当年的考生就成为试验新方案的“小白鼠”。不过按照几次方案越变越复杂、要求异常全面的走势,这一批批“小白鼠”必须成为“全能战神”才能应对……
南京一位高校学生处负责人分析,教育主管部门其实是想通过这样的改革,引导学校更为重视素质教育的培养,让学生们尽量做到全面发展。不过,他也指出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天真、失之简单。
从南京一家调查机构的最新调查数据来看,老师、家长对这种变动频率并不看好。受调查的960名教师中,455人表示“探索中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败”;444名教师表示“这是折腾学生、家长和老师”;只有61名教师觉得是“改革和成功”。
而家长们反对的声音更大,266名家长中有204名认为“这是折腾学生、家长和老师”,占76.7%,其余62名家长都表示这是“探索中前进,有成功也有失败”,没有一人认为“改革很成功”。
据《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