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媒体联播
读报短“评”快
政府部门财务账目公开到底有多难
服务做到家,暖气自然热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政府部门财务账目公开到底有多难

近日,辽宁沈阳市民温洪祥向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和市政务公开办等部门递交了一份申请表,要求公开办公费、招待费等财务账目。沈阳市政务公开办相关负责人说,政府部门财务信息极其敏感,难度极大,这个公开可能不会一蹴而就,结果可能不会太乐观。

(11月17日《人民日报》)

权力有多野,公开财务信息就有多难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规定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信息,就应该向社会公开,财务状况自然也是信息公开的其中一项。然而在倡导法治的社会,为何政府以“敏感”、“难度大”为不愿公开信息的借口,以“国内没有先例”为搪塞民意的托词?

如果温洪祥的申请被准许,就意味着60个政府部门的花销,将全部向社会公开。如此庞大的信息公开,对于个别平日乱花钱和中饱私囊的官员来说自然很敏感。一旦公开,社会的问责难免会将自己的官场生命结束。

以无先例、敏感、难度大来搪塞民意,把原本可以说的“秘密”不说,政府公权力的“野性”一如既往。其实财务公开的难度不在于财务信息本身,而难在权力不能向民意低头。马想斌

没有公民争取,财务公开不会从天而降

去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上,粤籍全国人大代表邓明义很不客气地炮轰:“每年大会安排审议《预算报告》都形同虚设,且财政预算无论是数据还是用途都不具体,代表看了等于白看”。邓明义、陈舒等代表质疑:“预算报告中,很多钱的用途都没标明,也不知道用哪去了。你说这能不滋生腐败?政府行政消费能不过高吗?”

笔者相信,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无数个公民像温洪祥一样勇敢地争取自身权利,从而聚集起强大的力量,才能换来政府信息公开和社会进步。 耿海军

政府信息公开不能只针对“麻木信息”

应该承认,沈阳市在政府信息公开上着实下了不少工夫:不仅将政府部门需要公开的内容进行了标准化,还利用便捷且知名度高的“114”,在政府与市民之间搭建了一个极具操作性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然而,正如温洪祥指出,《政府信息条例》规定,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信息,就应该公开,财务状况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而政府恰恰在“人、财、物等问题上,公开程度还不够。”这也就是说,有关当局对人、财、物等敏感信息公开仍然“难度极大”,其信息公开工作仅限于“麻木信息”。

构成政府主要行政成本的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为何花得,却“说不得”?最关键的还在于形成这种悖论的根源——行政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预算外甚至“小金库”。 樊艳兵

花钱容易公开难的制度困境

政府信息公开为什么会这么难?其实说白了,真正的根源在于花钱花得容易,所以公开才这么难。花钱的难易程度历来是跟公开相关信息的难易程度成正比的:花钱有多容易,公开就会有多难。

一个法制健全、权力得到有效制约的政治架构所应当展现出来的状态恰恰是“公开容易,花钱难”。只有每一笔钱都花的艰难,每一项公开才会放的轻松。而现在的境况是,个别政府部门花钱如流水,整个过程尚未遭遇哪怕一点稍显负责任的问询,却要“信息公开条例”在最后去独战那“该花的,不该花的,都已经花出去了”的权力猛兽,着实是有些制度困境的味道了。 萧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