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经济寒冬抱团取暖才能赢得民心
话题:在这个扩大内需的冬天,部分地方的公务员年底将迎来第二轮加薪,这是一个旨在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三年计划实施的第二个年头。
观点:这段时间关于“国考炮灰”的新闻尤为引人注目,我们一方面呼吁“国考炮灰”们应放宽眼界,别在这棵“国考”的树上吊死,但面对经济寒冬公务员都有可能加薪的现实,我们还能拿出什么更具说服力的理由劝说“炮灰”们放弃国考呢?
撇开情绪,“公务员加薪”并不像公众所诟病的那样不具备任何积极意义。但公务员加薪纵然有千般好处,发生在这个急需扩大内需的冬天里,它必然刺痛民心。经济寒冬里,比刺激经济更重要的是振奋民心,而振奋民心的最好方式便是“官与民要同甘共苦”,抱团取暖才能真正赢得百姓喝彩。
燕赵都市报
男孩因无钱看病自杀考问4万亿投向
话题:广东汕头一个9岁的男孩因发烧不适,拿不出10元看病钱的父母为了谁去借钱发生激烈争吵。这个孩子用红领巾在床梁上打了一个结,然后把下巴伸了进去……
观点:不就是10块钱嘛!在很多人的眼里,这实在不算什么,但它却实实在在地难倒了一家人,甚至把一个9岁的孩子逼上了绝路———假如,这个少年手中也有“医保卡”或者加入了“新农合”,这样的悲剧不就不会发生了吗?
汕头这个9岁的男孩肯定不懂什么“民生”、“保障”,但那要命的“10元医疗费”却在考问着“4万亿投资”及其他公共财政支出的构成和投向。唯望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决策者在花纳税人钱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这个绝望的小男孩,更不要忘了十七大报告中“病有所医”的庄严承诺。
深圳商报
文学已经变成时尚装饰品
话题:2008中国作家富豪榜揭晓,郭敬明以1300万的身价再登榜首。
观点:在这张富豪榜单上,前十位作者中没有一位是传统文学作家,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是作协下一批的招安对象?
单以文学论,尽管文坛今年弄出的动静不小,却没有一件是“立”得住的。从这点来说,郭敬明的千万收入可谓给作协“举贤不避亲”送上的厚礼。郭敬明、郭妮、明晓溪……这一个个炙手可热的偶像名字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文学已经成为一个大众化的消费产业。他们就如同一群文字的魔术师一样,把文学塑造成了一种市场化了的时尚装饰品,把自己变成了操作间里的手艺人,凭的不是技艺,而是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