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轶水
据悉,明年全国共有应届高校毕业生611万,比上年增加了52万人。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教育部正在协调有关部门制定落实办法,对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12月2日《北京晨报》)
近年来,教育部每每对外发布政策信息时,常常遭到网友们的品头论足,且不乏质疑与批评。不过,对这次教育部的“正在协调”,我敢断定绝大多数网友会投“赞成票”的,“对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政府还贷”,这才叫“好钢用在刀刃上”。
大凡上学期间付不起学费或申请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总是家庭经济困难。“政府还贷”,等于为之卸掉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灵上的压力,从此将“无债一身轻”,那些贫困学子及他们的家长脸上自然会“雨过天晴”。
就业是民生之本。2009年全国共有应届高校毕业生611万,而今年这次“国考”录取率约1.75% 。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个人、家庭、政府都感到压力重重。这次,“政府还贷”之后更有配套的3万名“大学生老师”岗位,起码解决了这些学子们的“有屋住,有活做,有衣穿,有饭吃”,这不能不说又是一“喜”。
据10月30日的《半月谈》报道,记者最近在山西、四川部分地区采访发现一些农村小学已是“人去、楼空、校垮,农村义务教育陷入生存危机……很多农村学校只能花上三五百块钱雇个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毕业生来充当民办教师”。面对这种窘境,“政府还贷”之后,“大学生老师”充实西部农村教育第一线,这将令那些农村的小学生笑逐颜开。
“政府还贷”也是一种“拉动内需”;这一“还”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还”看起来得益的是“大学生”与“小学生”及其他们的家长,实际上赢得的更是整个社会的和谐,是国家和民族的兴盛。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还贷”,实实在在的“四喜临门”。
当然,面对“政府还贷”,可能有的贫困学子会觉得“虽然能够‘还贷+就业’,但去西部是要吃苦的”。不可否认,去西部工作要相对艰苦一些。不过,回过头来看看袁隆平,他种田苦不苦?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对“政府还贷”,会有很多学子积极响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