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媒体联播
读报短评快
“万民伞”是民众牵强笑意的写照
政府还贷,四喜临门
广告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万民伞”是民众牵强笑意的写照

一则题为《县纪委书记卸任,百姓“万民伞”相送》的博客,将江苏省泗洪县的纪委书记王守权推到了聚光灯下。短短两天时间,博客吸引了大批网民的关注,许多论坛转载,更引来多种猜测和争论。(12月2日《郑州晚报》)

割不断的“清官”情结

设身处地地想想,假若你是一个弱者,一个投诉无门,上访无果,且知恩图报的人,得到王守权这样的干部“亲自接待”,“解决了很多问题”,你无以报答,恐怕也是制作一面锦旗,来聊表谢意吧。

问题核心在于,我们除了感谢王守权这样“亲自接待”、“解决了很多问题”的官员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或者说,如果没有王守权这样尽职尽责的信访官员,我们的政治参与,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批评有建议的“民意”如何“上达”?我们的权利救济,当获得正常的司法救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办法?王守权受到“万民伞”、“清官旗”的表彰,出自人们真实的内心没有什么不可以。

然而,王守权受到“万民伞”、“清官旗”的表彰,恰恰是行政主导,而不是法治主导社会的真实写照。要“清官”还是要健康的政治,就像拣芝麻还是拣西瓜一样摆在我们面前。 达岸

“万民伞”其实是对当地官员的集体表决

一个只能算得上尽职尽责,“平易近人,为人确实很好”的县纪委书记,被民众推到如此崇高的地位,不能不说是一种谬奖。用博主的话说,“这是近年来少见的好官”,因为少见所以要格外珍惜,这符合人之常情。由此而隐喻的现实是,民众对官员道德评价标准的急剧下降,所以只能做出“矮子里拔将军”式的无奈选择。

万民伞和清官旗,之于卸任官员王守权来说是一种尴尬,而对更多的官员来说则无异于羞辱。这其实也是一种民间智慧。至少,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当地的权力生态和民生现状,至少当地民众已经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以实际行动完成了一次对当地官员的集体表决,间接地实现了自己的政治表达权。但愿当地官员也能读懂民众所要表达的这一切。

吴龙贵

请尽快将王守权的事迹公之于众

文字描述的这一切,怎么看都好像是电视剧里的场景。如果不是作者在愚弄百姓,那么,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动容,而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的今天,这又是何等感人的场面?

纪委书记王守权感动了那么多人,有那么多不同身份的群众来为其送行,此情此景,不亚于当年兰考人民送别焦裕禄。

既然王守权书记有这么多的感人事迹,那么,作为县委宣传部干部的作者,更应该深受感动,更有责任拿起自己手中的笔,还原王守权书记的工作事迹。用事实来说话,远比拍摄一些百姓送行、送锦旗和“万民伞”的镜头要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当《县纪委书记卸任,百姓“万民伞”相送》遭到网友质疑后,作者就更应该迅速行动起来,将王守权书记的事迹尽快公之于众。否则,只能引来更多的非议。 池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