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媒体联播
任志强:房价是控制人口素质的门槛
期待“两会”与民意完美对接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期待“两会”与民意完美对接

□朱四倍(高校教师)

在陕西“两会”上,“我建议政府能拿出1万个公益性就业岗位,提供给大学应届毕业生。”谈及今年的就业形势,陕西省人大代表、团省委书记卫华忧从心生。 (1月14日《西安晚报》)

从新闻中,我们看到,代表和委员纷纷对就业问题发表见解和建议,从现状到解决的渠道都给予了务实的探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被代表和委员们引入“两会”,如就业难、反腐败问题等,充分体现了民意。

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笔者以为,这是民意表达的必然结果,“两会”上民意顺畅表达为民意进入决策机关提供了可能和路径选择。民意的和谐是社会和谐之灵魂。没有民意的顺畅表达,就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民意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灵魂所在。在两会上,民意的顺畅表达就告诉我们,各个阶层的声音得到了充分重视,这是各个阶层和谐的关键所在。  

进一步说,笔者以为,“两会”上民意的顺畅表达与现实的对接程度已经成为社会和谐度的重要考量标准。代表、委员仅仅是社会成员中的极少数,也正因为此,代表、委员的责任才显得分外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代表具有一种社会责任感,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上,以社会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重,关注社会问题,了解社会问题,努力解决社会问题。在陕西“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对就业问题的热议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的范例。

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民意才能充分涌流,“两会”的公共品性才能得到张扬,才是公众之福。

我们已经看到,诸如就业难和教育、物价等话题已经进入“两会”话语场,越来越多的与民生相关,与公平、正义相连的话题引起代表、委员们的重视,这些都是“两会”公共品性的折射,也是代表、委员本身公共职责担当的实现。

愈是民意涌流的“两会”, 愈能看到代表、委员的责任担当,愈能显现“两会”的公共品性,由此,整个社会的公共理性得以提升,良性循环得以形成。我们期待“两会”民意和现实的对接度越来越良性,越来越具有公共的品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