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9版:独家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健康养生
女性情感
官场风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健康养生
当代世界出版社 万芳 易磊 著

都市的快节奏生活,常常让事业占据生活的首位,忽视自己的健康,健康需要在点滴中呵护,本书着眼于生活的实际,没有高深的病理、药理知识的系统陈述,近乎一种常识,却像感情丰富、内心细腻的伴侣一样,对健康的呵护无微不至。

观念向左 健康向右

对于那些曾经让人们茁壮成长的观念,很多时候被奉为了铁律,自认为深谙养生之道的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事实上,那些旧的观念正在扼杀着健康!要更新旧观念,并非是简单地追逐潮流,而是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及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需要更新一些健康观念,以使健康与观念相对接。

1.水喝得越多越好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经常看到有这样的案例,说某人不吃不喝维持生命达多少天的说法,说某人就靠着一点水走出了沙漠的故事,这些说明水对于生命重要性的东西,无意中让许多人夸大了对于水的认识,加强了水越多越好的认识。而事实上,喝太多水也就无异于为健康“注水”,对于营养学的研究发现,水的摄取与热量的吸收是一样的,应该按需补充,水喝的过量,就容易使身体的维生素B群与维生素C等溶解于水中造成流失,还会引起钠、钾等离子大量的流失。那么,到底需要补充多少水是合适的呢?经过统计显示,一个正常人每天上下午各约500毫升就足够了,其余的可以通过三餐以适当补充,统计显示,三餐饭中,食物为人们身体水分的供给约在1000毫升,因此,水分的补充以能满足身体的代谢等需要为宜,破除那种每天需要10杯水的说法。

2.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从来就是人们对于长寿和健康的传统主张,生命在于运动更是成为一种口头禅,真的是如此吗?一些医学家和运动学家在对从事各个行业的近3000名人士的追踪调查和研究表明,生命同样需要静养,那些几乎只“动口”的演说家,那些几乎只“动手”的书画家,往往长寿而且健康,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在经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后,有时候适当的休息,在摇椅上晒晒太阳,甚至在床上睡上半小时,往往是健康更需要的关爱和呵护,让生理机能得到代谢方面的调整,从而有一个健康“元气”的恢复。对此,西方一些专家提出了一种温和运动的概念,以让人们在科学的运动中收获身体的健康。

3.要想身体好,先要吃得饱

吃得饱已经早已不是人们生活的问题,但这并没有降低人们对食物量上的要求,一方面,人们需要丰盛来善待自己,觉得这社会吃到肚子里是最实在的;另一方面人们又不希望自己的血汗钱被浪费,所以,一个“营养过剩”问题也就出现了,接踵而来的就是肥胖和糖尿病等富贵病的入侵。因此,身体需要适当接受饥饿的疗治。因为在饥饿的时候,身体的细胞就会被激活,从而自发地发挥一些自救的潜能,以拯救其当下的营养的相对缺乏,也就使身体细胞在一种正常的状况下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促使身体和精神有一种和谐的统一,免疫力也就得到了加强,即使吃大餐,同样可以远离“富贵病”。

4.吃点肉有营养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听到母亲对孩子这样的劝说,事实上这一观念同样存在于成年人的饮食意识里,尽管此说法经久不衰,但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肉类食品的荷尔蒙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更何况现在的鸡肉很多是拿饲料养大的,之所以现在一只鸡出栏时间只需要不到原来鸡的1/3的时间,就是因为喂养的饲料中含有大量的荷尔蒙。常食的猪肉等高热量的食物中,含有大量不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动物性蛋白质,过多吸收就会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调查显示,当今社会的癌症正在高比例增长,与人们的这一饮食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5.吃零食排解郁闷情绪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吃零食被当做是一种排解郁闷情绪的有效方式。零食在一定程度上调剂着紧张情绪,缓解着内心的冲突与压力,但这并非说零食就是可以被健康主义者接受的好东西。研究表明,零食对于健康有两大致命的危害:一是脂肪的储存产生了肥胖,二是容易造成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可以说是对零食关禁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零食实际上是较为典型的对健康化整为零的吞噬,比如,大多零食会将糖分等带入体内,而时刻在检测维护体内平衡的维生素B就会奋不顾身、果断出击,这样就会使人体机能平衡运行的状况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就是暴躁、注意力分散、神经过敏以及失眠等。

因此,在对待零食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有所放弃,爆米花、薯片、果冻、果脯、冰激凌、饼干、烧烤食品,它们要么是油炸的,要么是高脂肪、高糖的,甚至部分食品因加工等原因还可能诱发疾病,甚至形成致癌物,因此,对于零食,有选择地放弃是一种智慧。(全文完,本报有删节)

从下周起,本报开始连载凤凰卫视当家花旦沈星自传《两生花》,敬请读者留意。

35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