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9版:独家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健康养生
女性情感
官场风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女性情感
叶细细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该书讲述了三十个民国知名女子的人生故事。在追忆民国女子的往事中,作者以女性独特的细腻思维,反复品读女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感情,女人的一生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从而使该书具有相当的思想性。

萧红的爱情

那一度萧红日夜痛苦辗转,萧军也并不因为萧红的不开心而断绝与别的女子来往。猜疑在萧红心里遍布着巨大的阴影,与萧军的争吵越来越多。萧红终于无力承受,打算暂时告别萧军,买了船票来到东京。

离开大上海的喧哗,东京显得寂静。这种寂静不指环境,而指内心。有时一个人走在银座喧嚷的街头,萧红觉得内心空荡荡的。没了萧军的任何消息,她并不能让自己快乐,相反更深的思念朝她日夜袭来。她忍不住给他写信,还为他买了柔软的被子和枕头。这样的想念,让她希望能与萧军重新和好。

鲁迅这时突然辞世。萧红得知消息后,从东京赶回上海,见到萧军痛不欲生。之后两个人有短暂的和好,但在新的一轮矛盾到来时,他们无法再走下去。

这年是1938年2月,萧红与萧军在西安正式分手。正逢乱世,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与他告别。

一个叫端木蕻良的东北作家,这时正式走入萧红的生活。萧红再次怀着身孕与别的男人完婚,像是命运的刻意捉弄。结婚那天,端木穿一身西装,萧红穿着旗袍,两人的婚姻却并不为大多数人祝福。首先是端木的母亲,认为萧红与两个男人都有过孩子,是个不祥之人。萧红的朋友则表示她不该刚同萧军分手就结婚。对于这些,萧红与端木都不管,他们毕竟是真心相爱的。

萧红与端木结婚后,生活变得很平静,再没有家庭暴力出现,也很少争吵,两个人在写作上也可相互扶持。萧红最有名的一部长篇《呼兰河传》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对一个作家而言,只有在平静的心情下才可以进行创作,端木给了萧红这样一个环境。但并不能说,他们的婚姻就比萧红与萧军的婚姻更美满,日子长了,也出现过不少摩擦。端木是那种依赖性很强的男人,家里大小事情都要萧红来管,这也让萧红厌烦。

1938年武汉大轰炸,只有一张船票,萧红让端木先走,端木竟丢下大着肚子的萧红先去重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端木又一次抛下在香港医院重病的萧红,先行离开。尽管端木对这两次不在萧红身边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对于局外人来看,怎么也是端木的不是。作为男人,怎么可以在妻子怀孕中、重病中丢下她呢?这些萧红虽然不说什么,但内心多少会有些伤感吧!

萧红在香港医院,病重弥留之际,心内最惦记的人还是萧军。她依然幻想发个电报萧军能像在哈尔滨一样,赶来救她。她说:“我爱他,今天还爱,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家,在思想上是同志,又是一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的!可是做他的妻子太痛苦了……”萧红在乱世中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辞世时不过31岁。萧红的一生,情路坎坷,无法与最爱的人相守,又因为心中存着那份最爱,终不能在一份常人的婚姻里找到幸福。这样的不幸变成呼兰河里最痛楚的忧伤,马不停蹄并日夜汹涌。

徐悲鸿苦恋才女孙多慈

孙多慈的照片很少流传,她的自画像并不漂亮,但在民国年间,被画师徐悲鸿爱慕的女孩,传说中是很美的。

那年徐悲鸿35岁,正是婚姻危机的时候。他忙于绘画工作,妻子蒋碧微则在他的疏忽中沉醉于交际应酬。两个人因缺乏共同语言,越来越形同陌路。平日,徐悲鸿除了绘画,就是忙于南京中央大学美术教授的工作。

遇见孙多慈仿佛命中注定。18岁的孙多慈考取中央大学的文学院未果,于是作为旁听生来到艺术系,她成了徐悲鸿的学生。

孙多慈初遇徐悲鸿,心底对他无限崇拜。而她年轻的脸庞,明亮的眼睛,略带伤感的目光,总是让徐悲鸿心生怜悯。

孙多慈的艺术感觉非常好,第一次交上来的画作就让徐悲鸿非常吃惊。她用笔坚实而厚重,造型准确传神,完全不似出自一个年轻女孩的手笔。

看过孙多慈的画,徐悲鸿对她更加心疼。那时孙多慈话不多,每次下课总是一个人默默离开,徐悲鸿看着她的背影,对这个女孩很好奇。

也许是惜才心切,也许是这种感情里还夹杂着一些徐悲鸿自己也不知的感情,他非常想把自己绘画上的才华传授给孙多慈。

于是有一天,徐悲鸿下了课,对孙多慈说:想参观我的画室吗?

孙多慈想不到老师会邀请她,又惊喜又意外,她羞涩地点点头。

孙多慈在徐悲鸿的画室里看了很多他的画作。她深深迷恋在那苍凉的画作中。这天她还给徐悲鸿当了模特,坐在窗边,阳光洒在她的肩头,穿着丹青布旗袍的她看起来很美。

他们就这样熟识起来。

09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