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记者采访了正在创作《风声》第二部《风声再起》的麦家,同时探访到了目前正在风风火火拍摄的电影《风声》的进展情况。在采访中,麦家谦虚地说,在他眼里成功的作品很多,但没有一部是属于他的。“我只是靠勤奋写了几部小说,靠运气得了一些虚名,不会因此迷乱,更不会把奖当‘靠山’享受一辈子。”言语间,麦家透露出豁达和淡然。
晚报记者 张改华
《暗算》篇
出书就要接受“游戏规则”
——读者有捧你的权利,也有误读你的权利
记者:从去年10月份《暗算》获得茅盾文学奖到现在,您的生活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麦家:没什么变化。生活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的,都说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在乡间的父母亲,包括像他们一样的几亿农民,都过着几乎不变的生活。他们的变化就是被岁月催老了,而属于他们的岁月正在减少。
记者:有人说,《暗算》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主要原因是题材而非其文学价值,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麦家:我没看法,因为我的看法不重要。古今中外一个样,读者有捧读作品的权利,也有误读的权利。你写作,你出书,就必须接受这个“游戏规则”。包括《圣经》在内,没有一部书“只有一个影子”。有时候,同样一部书在同样一个人心中也会有“不同的影子”。放在民间去说,这叫“青菜萝卜,各有喜欢”,让文化人来说,那叫“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在一个喧嚣的年代,我觉得保持沉静是很重要的,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沉静下来,对外界的“市声”多些抗干扰能力。我想,不论是做人还是写作,喧嚣终归是我们的敌人。
记者:从《解密》《暗算》到《风声》,很多人都说您开创了一个新文学类型——特情小说、新智力小说。什么样的小说在您眼里是成功的小说?商业与文学能否完美结合?
麦家:给我贴什么商标都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否定。我觉得我写的就是小说,“特情”不过是题材而已,“智力”也不过是种方法,都是表面的,是“身体”层面的。就像一个人,身体长成什么样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身体内装的是什么。在我眼里“成功的小说”有很多,但没有一部是属于我的。我靠勤奋写了几部小说,靠运气得了一些虚名,我不会因此被迷乱,更不会把什么奖当“靠山”享受一辈子。我已经步入中年,也许还有十几年的写作时间,也许会写出一本自己认为满意的书,这是生活对我最大的诱惑,也是我坚持写作的动力。
记者:收录了《解密》《暗算》《风声》、中短篇小说集《黑记》的《麦家文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在年初出版,听说《暗算》有些改动?
麦家:《暗算》经过最新修订,新增了1万多字,而另一部作品《解密》则恢复了以前删掉的7000字。《暗算》添加的文字对小说整体上没什么影响和变化,只是追求局部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