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施粥摊收摊看公民社会的成长
新医改:摈弃市场化、回归公益
人的城市与汽车的城市
话题:北京房产开发商雇人扮演抢购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新医改:摈弃市场化、回归公益

耗时近3年、包含了公众太多期望的新医改方案,重新明确了政府在医疗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并规定了从今年起3年内,将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5项改革,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方案中最大的亮点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看做是一种公共产品,这表明医疗改革摈弃市场化、向公益性回归的新思维。

(本报今日A04版)

推出新医改适逢其时

上个世纪80年代后,一股医疗卫生体制市场化改革苗头酝酿,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在全国大举展开。把人人离不开、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医疗卫生当做商品对待,过分强调经营性和赢利性,同时,国家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医药、医疗机构把所有经营费用、成本、利润等都盯在患者身上。结果造成药品价格、医疗费用大幅上升,“看病难、看病贵”出现,社会矛盾逐步上升。

新医改推出的时机把握非常好。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增速减缓的迹象。加大投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是当前的急迫任务。投入8500亿元,实现医改的三年短期目标,既缓解了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又扩大了内需、刺激了经济发展,是个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措施。

医疗卫生回归公益本性需要注意和解决好的难题是,防止出现公益性、公共医疗卫生效率、服务、质量下降现象。没有利益驱使能否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能否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拿什么吸引名家、名医留在公立医疗机构,是值得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同时,在一大部分公立医疗机构由财政供养的情况下,如何防止医疗设备、医药等在采购过程中不发生腐败行为,也是一个挑战。余丰慧

公立医院“看人下菜”应设限

新医改规定: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在笔者看来,假如“特需服务”的所指仅仅局限于公立医院的VIP服务的话,恐怕还并不足够。除了要限制公立医疗的“看钱下菜”之外,公立医院“看人下菜”的情形其实更应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约束。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一边是社会上还存在许多不享受基本医保的人,他们为了省钱往往有病也不看;而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则享有公费医疗直接划账的待遇,看病住院的一切费用均不需要自掏腰包,只需刷公费医疗卡,便由财政直接转账。现实中,拥有公费医疗卡的群体事实上成了最大的获益群体,公立医疗资源也更多在为这一群体提供着更多毫无必要的“特需”服务。而当公费医疗更多地占据有限的医疗资源时,也不可避免会对其他群体形成挤出效应,并导致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与低效。从这个意义上说,公费医疗,尤其是直接划账式的公费医疗同样应该被视作“特需服务”而得到限制。武洁

落实新医改,地方政府责任重大

中央政府虽然确定了新医改公益性属性,如果真落实这种公益性,地方政府就需要大量投入。这肯定会影响、降低地方政府的经济创收,地方政府进行公共品建设的积极性恐怕不会太高。肯定会有个别地方政府对国家的好政策进行各种变通,弄虚作假,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中央的医疗投入资金仍然是1000多个亿,与去年相比并没有提高。地方政府的投入如果不能及时到位,再好的医改政策,没了财政支持,最终会成为一句空话。

笔者建议,在落实新医改过程中,仅仅倡导公益性口号是不够的,还应该强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特别要将新医改效果和财政投入责任的落实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察范围。梁园雪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