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6版:征文活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与郑州晚报”
征文活动启动了
阅报四十五载,悠悠晚报情
晚报帮俺找姑姑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阅报四十五载,悠悠晚报情
23

说到与晚报的结缘,可以回溯到45年前。那是1964年12月3日,毛主席为郑州晚报题写的新报头正式使用,报社内外一片欢腾。在班主任老师的鼓励下,一个年方八九岁、刚上小学二年级、大字不识几个的“小屁孩儿”竟斗胆用平时积攒的零花钱订阅了两份他人生最早的报纸,一份是《中国少年报》,另一份就是郑州百姓非常喜闻乐见的《郑州晚报》。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浑小子不是别人,正是笔者。

1

那时的晚报,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晚报。每日傍晚前,随着邮递员清脆的车铃声,一份份带着墨香的晚报似刚出笼的鸟儿一般,欢快地飞进千家万户,人们争相传阅,又指指点点,喜怒哀乐,尽在版面之中。

那时的晚报版面不大,也不厚,是一份4开4版的小报。晚报不厚,内容却十分丰富,政府的政令法规,百姓的衣食住行,面面俱到。虽冠称市委机关报,但文稿却以民生著称。栏目虽多,版面却很“干净”,没有花里胡哨,夸大其辞,版面清新,文字也很有嚼头。

在众多的栏目中,印象较深的是在头版的中下方,有一个不大点的竖长条形栏目,叫《瞭望塔》。栏目的题图是一个类似当今卡通画的小人,手持望远镜,在高高的塔顶向四周瞭望。好看,也挺有意思。这是一个与读者互动的栏目,内容如同“一句话的标题新闻”,拉上几条,每条都不长,三言两语,有政令信息,百姓疾苦,比如路灯不明、下水道不通等。这样的民生小事,都是该栏目的经常性内容,颇受读者关注和好评。以至在1981年年初晚报再度复刊后,《瞭望塔》栏目仍保留了较长一段时间。

2

要说那时的晚报一点广告都没有,也不尽然。那时,郑州各大影剧院的演映信息几乎都是晚报刊发的,也算公益性的广告吧。那时晚报的中缝比现在稍宽,其中的一面是各影剧院的演出剧目、时间、票价及主演名单等,另一面则是各影剧院所上映的电影片名、时间、票价等信息。

那时的晚报很实惠。说起来如今的年轻人也许不信,一份报纸才2分钱,一个月不过5角左右,大众化的价格和内容,让晚报成为郑州百姓家喻户晓、人见人爱的好报纸。那时的晚报也有连载,记得在1965年前后,连载的是一部叫《无形的哨兵》的小说。这是一部描写我公安战士与敌特斗智斗勇的惊险力作,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深刻、生动、出神入化,很有看头,是一部上乘作品。

3

可惜好景不长,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晚报于次年1月7日被迫停刊。这一停,竟达十几年,可谓岁月漫长。1981年年初,乘着改革发展的东风,千呼万唤中,晚报终于复刊了。得知消息,许多市民奔走相告,立马订阅,从此晚报与我再未分离。复刊的晚报依然沿袭平民化的办报方针。

自从结缘晚报,阅报便成了吾一大乐趣。一日不看报,晚上睡不着。出门在外,亦是千方百计找报看,人称“报痴”。看的报纸多了,有时也会手痒,信手涂鸦一番,第一次给晚报投稿的经历至今难忘。那是1993年的深秋,郑州迎来了有史以来的首批双层铁路客车,当客车还在火车北站等待编组时,闻讯的我即刻拉上一位爱好摄影的老师前去采访,他车内车外猛拍一通,我则利用手头掌握的信息资料,从技术层面对该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文稿连同照片很快送往报社,不消几日,稿件便上了衣食住行版的头条。此后又接连上了几篇关于火车方面的稿件。

晚报,一份普通的都市报,数十年来,承载了多少人的喜怒哀乐。晚报,年少时,你帮我多识字!青年时,你帮我长知识!如今,我即将跨入老年的门槛,你还在帮我充实余生。有晚报相伴,与晚报同行,此生快乐也!

孙建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