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7版:征文活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与郑州晚报”征文活动启动了
晚报,鼓舞我前行
我家三代与《郑州晚报》的情缘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晚报,鼓舞我前行

□魏欣

闲来翻看我发表过的文章,林林总总自我感觉已不在少数。在文件夹的前几页,翻到了《郑州晚报》上我最早发表的文章,那是2003年的2月3日在副刊上发表的,是响应晚报开展的“市民推选十大好书征稿”活动时自己投过去的稿子,屈指算来已经六年多了。看到这篇文章,不由得想起了我和《郑州晚报》的结缘。

1

在2002年之前我很少看晚报,后来我的工作变动,公司订的是《郑州晚报》,我和晚报的结缘,应该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记得那时,《郑州晚报》每天送到单位时,我首先翻开看副刊,这可能跟自己的写作爱好有一定的关系——我有梦想,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在文学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展翅翱翔。晚报的城市专栏,记得有陌上花的,韩浩月的,古清生的……可以说凡是我能看到的,一篇不落都看了。有精彩的自己还用笔在文字下面画上线,从报纸上剪下来保存欣赏阅读,这样的习惯现在还保持着,那时晚报上裁剪下来的文章现在还存着不少。

知道《城市笔记》也是从新城市副刊开始的,那时的笔记几乎每天都有,稿约写得也很有艺术性:“都市生活纷繁复杂,在人如潮涌的俗世中生活,难免会碰上些高兴事儿、伤心事儿、尴尬事儿和难忘事儿。请您拿起笔来,只要您对现实生活或身边琐事有一些感悟,不妨立即付诸笔端。——这里虚位以待,难道您不想试试?”看到这样的约稿词,文学爱好者们估计没有几个不跃跃欲试的。可惜当时的我主要是写诗歌,而且写来总是自己保存着,很少往外投稿,说没有自信也好,说水平不行也罢,总归是每天都看着感悟着,却没有动手去写的意识,更不用说投稿了。

2

喜欢看书买书,常常去陇海路的图书城,后来在那里买了本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看了后爱不释手,连着看了两遍。周国平所使用的精妙的语言,使我有茅塞顿开、相逢恨晚之感,遂一口气写了篇读后感。恰逢晚报开展“市民推选十大好书征稿”活动,在同事王红梅的鼓励下,就试着把文章打印了,装入信封贴了邮票到邮局投了出去。一段时间的等待后,再没放在心上。

一天在家正吃饭呢,住同一个院子的好友打来电话,说晚报上发了一篇我的文章,还请速告详细地址呢,我却再也想不起来是哪一篇了。约好时间我到了好友的楼下,好友从楼上将用袋子装的报纸投了下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定睛细看,高兴地跳了起来——一点没错,正是我的!虽然不是我的处女作,可对于多年不曾投过稿、也许久不曾再发表过文章的我来说,已经称得上是弥足珍贵的一大喜了。

3

后来我自己又订了份《郑州晚报》,我带了感情去读报纸,从报纸的字里行间感受人间冷暖,也感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和苦尽甘来的满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我的写作也不再局限于诗歌这一种文体,也开始写散文。我虽然愚钝,可始终坚信“耐心和持久胜于狂热和激烈”,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我的写作水平在逐步上着台阶。对于文学的热爱,似乎使我的身上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力量,鼓舞着我前行,这之中,也少不了晚报的功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