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3版:晚报创刊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晚报》伴随我成长
我收藏《郑州晚报》四十六年
“我与郑州晚报”
征文活动启动了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从每天4开4版到如今每天4开多版
我收藏《郑州晚报》四十六年

作为郑州人,我爱看《郑州晚报》,也爱收藏《郑州晚报》。在我的家里,《郑州晚报》可以说是我收藏的时间最长、最为齐全完整的报纸了。每当我看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由我亲手装订的一摞又一摞1963年10月22日以来的《郑州晚报》时,心里总是热乎乎的……

1963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15周年纪念日时,《郑州日报》改为《郑州晚报》,当时我正在郑州九中上学,还是一名中学生,尽管我的经济十分拮据,我还是从牙缝里省出了几角钱,订了一份《郑州晚报》。每天下午,当晚报送到学校后,班干部都会及时从收发室取回报纸,然后再分发给订有晚报的同学。当时晚报上正连载曲波同志的长篇小说《桥隆飙》,这部小说我一看就喜欢上了。于是我就动手把日日积攒起来的晚报按时间顺序装订起来,一口气再把小说看上一遍,心里觉得美滋滋的,渐渐地我对《郑州晚报》有了感情,一天不看就觉得少了些什么。

1964年8月,我中学毕业时,被批准入伍。在远离家乡去部队之前,我把收藏的《郑州晚报》找齐用绳子捆好,和书籍一起存放在家中的一个破半截柜里,并告诉家人不要动用报纸糊墙,更不要当废品卖掉。即便是“文化大革命”中,打砸抢成风,我存的《郑州晚报》万幸躲过一劫,得以保存下来。

“文化大革命”中,《郑州晚报》被迫停刊。当我听说1981年元旦《郑州晚报》复刊的消息后,我二话没说,直奔邮局订了一份全年的《郑州晚报》。那时候邮局对《郑州晚报》只送单位不送个人。没办法,我就让邮递员把《郑州晚报》送到我上班的单位。下班后我再捎回家。从此《郑州晚报》成了我家人人爱读的报纸。每天下班回家,车还没扎稳,儿子第一句话就问,“爸,晚报呢?”当我把晚报递给儿子时,他高兴得一蹦三跳,看到一张普通的晚报,成了我家两代人的良师益友,心里真是感慨万千。

从此之后,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将看过的晚报收集装订起来,继续予以收藏。

为了确保1981年复刊后的《郑州晚报》收藏时一份不少,我平时操碎了心。一旦发现晚报缺失,我都会立马上街买份回来补上。有时买不到,我就托关系去找,直到补齐我才安心。为了使收藏的《郑州晚报》完整干净,我从不在晚报上“涂鸦”或“开天窗”。

可是,有一次儿子的举动却把我气得不行。那是一年暑假,儿子找到我存放的上世纪60年代的《郑州晚报》翻看,看着看着就忘乎所以起来,竟用剪刀在藏报上开起了“天窗”。

我看到他剪好的一堆纸片片,一下子气坏了,吼道:“谁让你不吭气把我存放的晚报给剪了呢?”儿子也吓得一愣,申辩道:“都是些破报纸,何必……”儿子两眼泪汪汪,还觉得委屈。可我心想,儿子啊,你这不是明明在伤老爸的心吗?你没有想到,这上世纪60年代的晚报存放到今天容易么?

2007年4月28日《郑州晚报》上的一则“小李庄整体拆迁改造”的消息,一下子让我的家乡——小李庄村不得平静。因为城中村改造就意味着我们要离开这里,到别处过租房居住的日子。

几十年来,光我收藏的郑州晚报估计也有1000公斤以上,这么大的一堆报纸该往哪里搬呢?我发愁 ,儿子也发愁!我告诉家里人,家该搬我们搬,但是我们人搬到哪儿,郑州晚报也搬到哪儿。只要我活一天,谁也别想让我丢弃晚报。

为了怕搬家时晚报散失,同时也为了好搬运,我把晚报按年月顺序一本一本地码放好,上面和下面各放上一张旧挂历,然后用绳子或铁丝捆扎好,再在封面上写上名称和起止时间。光这一项活儿,我就一连干了好几天。后来,是儿媳找来亲戚家的一辆面包车,四五个人抱着报纸楼上楼下地奔波,个个是累得腰酸腿疼,整整干了一天,才将我的存报搬到了“新家”。因为租房条件的限制,放晚报的“家”与我住的家不在一起。我放心不下,我隔三差五地都会去放晚报的家看看,看看房是不是漏雨,门窗是否安全。

看到我对晚报这么情深,有的人不解地问,“你收藏这么多晚报干啥?”我总是微笑地告诉他:“这是我的爱好!”这句话是我的肺腑之言。正是我的这个爱好,才有了我和晚报几十年的情缘;才有我46年来收藏保存下来的,从每天4开4版的晚报到如今每天4开多版的晚报。它是郑州的一部发展史,是一部人人喜爱的百科全书。

我今年65岁了,屈指算来,我与郑州晚报结下的不解之缘也快半个世纪了。我相信将来回迁到新居之后,我们全家一定会给我收藏的郑州晚报安置个更加宽敞明亮的“家”。刘洪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