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7版:征文活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晚报让我重怀梦想
“沙城”变“绿城”
晚报功不可没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晚报让我重怀梦想
晚报带我走上写作路对晚报我有一种难舍情怀我会做晚报永远的忠实读者

□王昶

最早看到《郑州晚报》,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刚上初中,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从正在看报的爷爷手里夺过晚报,迅速地浏览报上的《瞭望塔》栏目。这个版块虽小,登的全是市井新闻、社会百态,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她是我每天不可缺少的精神大餐。

晚报让我获得自信

日月如梭,转眼20年过去了,此时我已在一家工厂当了10余年的工人。2001年,厂里为庆祝党的80华诞,举办演讲比赛。我因会说普通话,被车间推荐参赛。得到这一消息,我既高兴,又为难。我会说普通话,可不会写演讲稿啊。说来也巧,当时《郑州晚报》每天都刊登不少歌颂党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于是,我把那段时间的晚报全翻出来,从中选择了一篇朗朗上口的散文诗练了起来。没想到此次演讲我竟获得了二等奖,我高兴地对同事们说:“《郑州晚报》真是及时雨啊!”

还有一次,我被通知参加厂里“安康杯”演讲比赛,这时距比赛仅剩下三四天了,而且演讲稿也没着落。我再次求助于《郑州晚报》。记得在晚报上曾看过一篇关于安全的文章。晚上回到家,根据脑子里的“线索”,对近5个月的晚报进行“地毯式”搜索,很快将2004年2月17日A2版的时评《决不能让灾难成为循环》找了出来,当时真是眼前一亮啊!在这年的安全月(6月)里,我得了个“安康杯”演讲二等奖。这两次荣誉可以说都是晚报给予的,因此,我对晚报有种既尊敬又亲近的感情。

晚报带我走上写作路

有了这两次“成功”经历,我养成了朗读的习惯,每当在晚报上发现有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好文章时就大声朗读,感觉特舒服。渐渐地读的文章多了,便情不自禁地也想自己写几句,抒发情感。我开始向厂广播室投稿,写的都是关于车间、班组、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先进模范事迹等。以前演讲全是讲述名家们的作品,现在,我开始自己写东西了,每当听到厂区喇叭里播出我的“大作”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样,我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曾两次被评为厂级优秀通讯员。我写稿积极性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一个年近耄耋曾为晚报写稿50年的舅舅。他每次到我家,都宣传郑州晚报如何文图并茂,如何贴近群众,如何关注民生,如何受读者欢迎,使我对晚报的情感日渐加深,便进一步学习报上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人物刻画等技巧,不仅写作水平有显著的提高,更庆幸的是我一直蹉跎的人生没有再继续下滑,把我由一个闲散空虚之人变得有了爱好,有了追求。

对晚报我有一种难舍情怀

近几年来,由于工作繁重,我没有时间、精力看当天的《郑州晚报》了,只好攒着,好不容易盼到休息日,便拿出厚厚的一摞晚报,贪婪地看起来,一天都足不出户,沉浸在晚报的海洋里,好多双休日都是这样度过的。虽然有些疲惫,但看完积压的报纸,顿觉视野辽阔,身心大爽。这些感受算是我对晚报的一种特殊热爱吧。

每逢年末,关于订报问题会引来家里人的各种声音:“现在报纸种类那么多,咱也不能老订《郑州晚报》,换换口味吧。”我从晚报中受益匪浅,自然不愿换,但也不好争辩。这时母亲总是坚定地说:“换啥换,就看《郑州晚报》!”母亲这是在支持我,因为她看到晚报给我带来了变化,带来了希望,使从小固执任性、不服管教以致荒废学业、浑浑噩噩的我,年届中年竟拿起笔杆,有了梦想。想想这么多年都是母亲帮我把每日晚报整好,按日期排齐,一张不少,以便于我到休息日集中学习。其实母亲并不奢望儿子能实现什么人生价值,只想看到晚报引领我健康快乐地生活。

我会做晚报永远的忠实读者

在潜心看报的过程中,我常常被《郑州晚报》 所感动。我认为晚报是一份极具人情味的报纸,通过晚报的报道、呼吁,多少寒门学子求学成功,多少弱势家庭享受关爱,多少危难人群看到生机,多少社会问题得以解决,而“暖巢”行动又将温暖亿万孤独老人的心田。晚报就是咱百姓的“贴心人”,使草根阶层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使每个读者都明白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生活在日益强大的祖国大家庭里,有《郑州晚报》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

我热爱《郑州晚报》,早就想为她写稿,但因水平太低,即使写好,也没有勇气投寄,母亲常拿舅舅的精神鼓励我:“看你舅舅已经80多岁了,还老当益壮,笔耕不辍,你才届不惑之年,有啥理由不向晚报积极投稿呢?”妈妈一席话,使我勇气倍增。我决心从现在起,不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继续做晚报的忠实读者,还要汲取晚报营养,感触社会脉搏,提高写作水平,踊跃向报社投稿,尽快成为一名晚报通讯员,多写稿、写好稿,来报答相识半个世纪、恩重如山、感激不尽的恩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