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4版:“我与郑州晚报”征文活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与晚报同成长
说说咱们的编辑记者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我与晚报同成长

我与晚报的结缘

我与晚报的结缘,在于我的父亲阎明恩曾是郑州晚报社的创始人之一。他自从1949年《郑州晚报》的前身《郑州日报》创刊之日起就在此工作。那时的社址是在裴厂庙街,厂房和办公室都是平房瓦屋,机械是人工摇动的平板机,排版是铅字手工编排,人员也很少,只有100多人,发行量初期也就1000多份,各种设备都很简陋,各种条件都非常艰苦。我也就从小跟随我的父亲生长在那里,见证了晚报的风风雨雨和几经变迁。

1963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15周年纪念日,按照中共郑州市委的决定,出版了《郑州晚报》,代替了停刊两年零九个月的《郑州日报》。1964年毛主席又亲笔为《郑州晚报》题写了报头。它兼有晚报和日报之长,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力求指导性和可读性的高度统一,并且内容丰富,文章短小,图文并茂,使我更加喜爱。可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晚报也被迫停刊。社址迁移到中原路的建筑学校。到1981年元旦,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又获得新生。随着规模的扩大,报社又搬到了工人路,并在陇海路建起了新闻大厦。60年来我也亲历了她的变迁,目睹了她的变化,成为一个有力的见证人。

如今的郑州晚报社远非昔比。新建的高楼大厦代替了原来的平房瓦屋,飞速的胶印机和电控先进设备代替了原来人工摇动的平板机,先进的制版技术代替了原来的人工雕刻和铅排,印刷质量连获全国新闻报刊系列优质奖,还获得河南省“一级报纸”、“十佳报纸”等光荣称号,一批优秀文章和稿件也获得省市及全国优秀奖。

晚报哺育我知识

小时候的我每天一早就盼着父亲,能尽快带回一份儿当天最新的晚报。因为报社职工每天都可以分到一份儿当天的报纸,也算是一种特殊的待遇吧。当我接过这散发着墨香的崭新的报纸时,更喜欢看当天的新闻,也算是一位最早的读者。我对文字的兴趣也是从那时开始的,每天都要从报纸上找到几个生字,反复认读, 这也是我父亲给我布置的作业,所以,在我上学之前已从报纸上学会上千字。我的写作灵感还是有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我父亲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王妈妈》,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妇女的现代生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除了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外,还被评为文学创作奖。这使我深有感受,对我的父亲也肃然起敬。在我的幼小心灵里播下了写作的种子,开始了我文学的梦想。从此每天看《郑州晚报》成了我的必修课,以至到现在都坚持不辍。在那里除了新闻外,还有许多知识。那时候最喜欢的是趣味游戏,一家人围绕着一个题目苦思冥想,期待着下一期答案。在上学期间更喜欢知识栏目,在那里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文化知识等,丰富了我的知识涵养。在参加工作以后,我就喜欢看晚报上的一些文学知识,写作指导,还参加晚报举办的通讯员培训,有幸成为晚报的一位通讯员。

晚报为我插上腾飞的翅膀

随着晚报的飞速发展,我对她的感情也更加深厚,她对我的影响也更加深刻。由于我非常喜欢晚报的《棋牌乐》栏目,就对棋类产生了兴趣。我就依据教学上的生物知识绘编了“动物进化赛棋”,还根据中国象棋的发源地,咱们当地邙山上的“鸿沟”和“汉霸二王城”,发明设计了“古代实地图形中国象棋”,以至于把我们郑州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编制成“郑州旅游棋”,并且都先后获得国家专利,而且还在晚报上得以宣传报道。

另外,晚报的科技栏目刊登的科技知识和先进技术,对我的教学工作和科技制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我所教的《科学》课有些内容都是在此摘抄和浏览的。在晚报的启发下我每学期都有科技制作项目参加省市的科技创新大赛以及教科研展评活动,并都获得了一定的奖励和证书,也算是硕果累累。这些都得益于晚报的启蒙和帮助。

由此可见,我的成长是与晚报分不开的,我取得的成绩也是与晚报密不可分的。所以,我把她看做是我的启蒙老师、知识的源泉。我祝《郑州晚报》越办越好,飞速发展,成为中原上空一颗更加璀璨的新闻明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